近日,有关“白加黑”的问题已经让我尴尬了两次,这尴尬来自于12岁的宝贝女儿格格问我的两个问题。
女儿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
我的天哪,她竟然“考”起我来了。没办法,因为曾经对她拍着胸脯信心满满地说“有问题找老爸”,硬着头皮也得说呀。“因为地球像一个大圆球,自己不停地转动的结果吧。”我结结巴巴支支吾吾地想着说着。女儿由开始的耐心倾听到嘴角微微上扬,显然是对我的回答很不满意,“回答沾上边了,但是不够完整,远远不够。”她把藏在身后的一本书拿出来,一下子平推到我面前,像我有时“教训”她时一样,一本正经地冲我说:“平时你也要多读读书,别一天到晚总盯着手机,都快成了‘手机控’。”我看清了书名,是《十万个为什么》。这几天看她作业做完了比较闲,我就催促她多读读《十万个为什么》之类的书。这时我才明白,原来女儿这是“报复”我呀!我连说“好好好”,呵呵,有错就要改嘛!我真的像小学生一样翻起书本认真地看了起来。
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
书中是这样说的:地球是一个很大的圆球,它自己不会发光,地球上之所以有白天和黑夜的区别,都是由于地球自转的缘故。太阳离我们地球很远,对于地球来说,它是固定不动的。地球不停地从西向东旋转,一天转一圈,所以地球总是一半向着太阳,一半背着太阳。向着太阳的半边接收到太阳光,就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边就是黑夜。地球自转一圈就有一次白天、黑夜的变化,地球总是不停地转着,白天和黑夜总是不断地 、有规律的变换着。书中还说,动物一般都是白昼作业活动消耗能量,黑夜通过睡眠来维护生理机能及新陈代谢获取能量,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能量,夜间进行呼吸作用进行存储能量。可见,如果没有白天和黑夜交替,就没有阴阳相克相生,就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其后果真是不可想象啊!
女儿问我的第二个问题是:白加黑是什么颜色?
这不是明知故问吗?正在学习美术的她不会不知道这些基本知识吧?不过对绘画一窍不通的我确实不知道。因为我回答不上时的窘态她脸上无意中露出的窃笑让我感觉她是故意的,至少应该有一个问题她是故意“为难”我的。
女儿问我的两个问题都是有关白和黑的,这激起了我对白和黑的兴趣。
我在电脑上输入“白加黑”,关于颜色的答案是这样的:具体要看两种颜色的色度含量。白多黑少就是银灰,黑白等量就是中度灰,白少黑多就是深灰。是介于黑和白之间的一系列颜色,可以大致分为深灰色和浅灰色。
另一个结果是说熊猫的黑向颜色成因的:因为熊猫出现在第四纪冰期,熊猫的体色应该也是为了适应寒冷的天气而改变的,很多情况下,具有黑白色斑的动物可以打破轮廓线,让捕猎者不容易判断对方的具体位置和距离。熊猫的黑白色可以在雪地里隐蔽自己,远处只看到几个黑斑,很难联想到是一头什么动物,因为熊猫的外形轮廓在白色背景下是支离破碎的。哦,熊猫的黑白色原来是生物长期进化物竞天择的结果。不过抛开这个原因先不说,单仅仅从颜色上说,如果熊猫不是白是白、黑是黑,黑白界限分明,而是白加黑成了浅灰中灰深灰的话,熊猫即使能成为国宝,但也不会那么可爱,受全世界人们的欢迎了。想到这儿,我也不由得暗笑了。
还有一个结果是描写心情的:比白色深些,比黑色浅些,比银色暗淡,比红色冷寂,穿插于黑白两色之间,更有些暗抑的美,幽幽的,淡淡的,不比黑和白的纯粹,却也不似黑和白的单一,似混沌,天地初开最中间的灰,不用和白色比纯洁,不用和黑色比空洞,而是有点单纯,有点寂寞,有点空灵,捉摸不定的,奔跑于黑白之间,像极了人心,是常变的,善变的,却是最像人的颜色。我想,灰色的心情可不是什么好心情哟!
总之,我感觉还是应按照极简主义所倡导的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地做到欲望极简、生活极简、信息极简、表达极简等,远离手机,少看微博、朋友圈,把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工作学习上,不断充实提高自己。还是应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所说的那样,撸起袖子加油干。以自己为例,要不是这一次正儿八经忘我认真地学习,能一下子学到这么多知识吗?人嘛,就应该活到老,学到老,工作到老,这样活得才更有意义。(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