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3日 星期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走进沈丘 > 文化沈丘 > 正文

以传统文化助力槐店乡村振兴

来源:本站     时间:2021-11-16     点击数:46386

  沈丘县槐店回族镇位于沙颍河中游,谷河、蔡河在这里形成三川交汇,绿水荡漾,柳岸成荫,商船穿流,渔歌唱晚,是一座风光旖旎的水韵绿城,有着2700多年的建镇史。古镇文化底蕴厚重,沿河两岸古迹甚多,在大王楼村有人祖伏羲小顶寺,在小王楼村有西周项子国遗址、《千字文》作者周兴嗣祖籍地赵古台、前蜀皇帝王建出生地张湾,在南岸小南庄有三国医圣华佗之冢、南阁槐颍寺,贾寨村的观音庙,以及蔡河岸边的三官庙等。这些古迹形成的庙会文化、国学文化和人文景观,为助力槐店乡村振兴,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一、槐店历史悠久

图片1.jpg

  槐店,旧称槐坊、槐坊店。这里地近淮阳,毗连项城,“襟带长淮,控扼陈蔡。东连皖吴,南引汝荆。”西周时封项子国,为天下项氏封地,项羽筑其城,古又称项羽城,为古项县、项城县治所。明及以前治所称秣陵镇,源于东魏天平二年 (535)在项县侨置秣陵县。吴敬梓有诗曰“一带江城新雨后,杏花深处秣陵关。”又为扬州、丹阳郡、殷州、沈州、项城郡、陈郡、槐坊厅治所。明宣德三年(1428)黄水泛滥城陷,秣陵镇迁南顿县之殄寇镇(今项城市秣陵镇)。旧县后被洪洞大槐树迁民改称“槐坊”。明万历《开封府志》卷五?古迹:“项城县城槐坊店,楚项羽所筑。”明万历《项城县志》卷一“槐坊,在古黄河(沙颍河)之滨,旧县东关。”今东关及大胡同、石板街一带即为项城旧城。今西关三官庙有一通道光二十三年《增修赐福庵石桥并补修赐福庵记》碑刻,碑载:“项东偏六十里曰‘槐坊’,傍槐坊而南入于沙曰‘蔡水’,水枕坊之右,有庙巍然峙其旁,曰‘赐福庵’”。槐店张湾至小顶寺一带古称风水之地,韩堳著《过项歌》云:“秣陵城北枕蔡川,蔡川原出西陵边。文星遥遥映鼻祖,毓钟丹凤上九天。”所以这一带出富商(王舜甫,绰号小狗子),出名臣(周兴嗣)、出皇帝(王建)。

  该镇文化灿烂,知名的有国家级非遗《槐店文狮子》、省级非遗《扑蝶舞》《窦氏武狮子》《查拳》以及《老街龙舞》《马五牛羊肉》《马义士十大碗》《马凤安烧鸡》《马四果子》《槐店王婆大虾》等市、县级非遗项目。有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真古寺”“李鸣钟故居”等。

  二、历史文化资源分布

  (一)小顶寺

图片2.jpg

  小顶寺位于大王楼行政村杨营村西的沙河北岸渡口,占地面积4667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1977年重建,山门临沙河堤岸,院落靠北为并排两座殿堂,东面三间殿堂供奉的是三尊佛像,西面的殿堂供奉人祖伏羲。

  虎溪堂《王氏族谱》记述,明代小顶寺遭水毁,王氏族人鸠工庀材,募款重建,形成规模,遂成一方名刹。新中国成立后,古建一直保存完好。“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破“四旧”拆除寺庙,把所有木质神塑运到西蔡河烧掉,神塑整整着了三天三夜,最后变成木炭,被一些市民捡回家生火做饭。木胎神塑全国并不多见,工艺价值极高。

  小顶寺名称很有来头,《大王楼村志》载:小顶寺供奉的是人祖伏羲,称人祖祠、人祖寺。明正统年间,建转厢楼,木、泥二匠均是匠艺高超,互不服气,木工道“无木不成楼”,泥工道“无木也成楼”以此赌气。泥工寸木不用建成了转厢楼。全部采用砖扣拱券,穴旋而上,越穴越小,穴在上顶,只用一块方砖封顶。为了戏弄木工,将一把斧子砌在顶上。

  转厢楼上下两层,下方上圆,小顶凌空,为之壮观,具有南亚佛教寺院的建筑风格,这在中国寺庙建筑中罕为所见。进入寺庙大门,即是转厢楼,在整个寺院建筑群中特别显眼,小顶彰显风格之独特,自此把人祖寺改称小顶寺,名扬颍、陈二州。每年三月初二淮阳太昊陵庙会结束,三月初三小顶寺庙会开始,会期三天,豫东皖北数县10多万善男信女前来进香。近年来,杨营村民对寺院进行了修复,形成庙会集市,村民为香客提供餐饮服务,在家门口做起了买卖。特别是每年的三月三,方圆百里的客商来此进香、做生意,以土特产品为主,庙会也有过去的三天延长到半个月,初一,十五也是香客不断,还吸引不少海外游客前来寻根谒祖。

  (二)赵古台

图片3.jpg

  赵古台村位于镇西一公里,沙颍河北岸河湾处。属小王楼行政村,县志记载这里是古项子国遗址。赵古台村名由来于明万历年间沙颍河漕运使、驸马赵继盛暴病身亡于此,葬于村南高台(古项子国遗址)而得名,称“赵古台”。这里曾是豫州、古项县治所,是《千字文》作者周兴嗣祖籍地。《梁书·周兴嗣传》载:“周兴嗣,字思纂,陈郡项人。”《辞海》注:“沈丘秦置项县,东魏改秣陵县,隋改项城县”,“项城汉置南顿县,明移置项城县,故址在今沈丘县。”说明“项”就是今日之沈丘槐店。槐店自秦至隋一直称项县,陈郡项县在南朝梁(502-557)时就是今天的槐店。赵古台村旧有“周家坟”,在村南沙河北岸的河堤北侧,曾有成都的周家后人前来烧纸祭奠。

  我县在槐园建了《千字文》文化广场,在南洛高速路沈丘出口处花园广场塑造了周兴嗣雕像,举办过“纪念周兴嗣诞辰1543周年全球千名华人同书《千字文》”、500名青少年学生齐声诵读《千字文》等一系列活动。2012年,赵古台村成立了以王本才为理事长的由31人组成的赵古台村周兴嗣文化研究会,原周口市电业局副局长王士安把自己的家腾出,办成展览室,族人经常研究开发周兴嗣故里,提出了“喊响周兴嗣、喊响千字文、喊响赵古台”的口号,在村内显著位置设置了赵古台村标,周口电视台播出了《赵古台村的来历》。赵古台村民对开发建设周兴嗣故里有很高的热情。

  (三)华佗冢

图片4.jpg

  华佗冢位于河南小南庄西段南干渠与华佗路之间,西临西环路。三国时,医圣华佗曾在瘟疫严重的槐店赵古台一带施救,用茵陈蒿熬

  制汤药救了不少黄痨病人。后华佗被曹操杀害,棺椁运经槐店,适逢盛夏,就安葬于此,民众感恩,为华佗建起一座高大的冢,以作纪念。该墓周长60米、高30余米,有古墓洞,洞门朝向东北方即华佗家乡亳州。每逢农历初一十五、三六九日,十里八乡前来祭拜者络绎不绝,九月九庙会更是盛况空前。

  (四)三官庙

图片5.jpg

  三官庙位于槐店西关桥蔡河之右,大菊园巷南口,占地面积235平方米,建筑面积190平方米。分主殿、东廊、西廊,院中为烧香池。这里原是赐福庵,为女菩萨—比丘尼修行之所,是一座佛教寺院。民国初年,新思潮进入槐店,妇女冲破封建枷锁,争取自由平等的意识增多,许多尼姑还俗,赐福庵逐渐被荒废。1950年成立剧团,建人民剧院。1982年,在剧院的西院恢复了寺院,更名“三官庙”,三官庙每年有三大庙会,分别是农历正月十五日的上元节、七月十五日的中元节、十月十五日的下元节。如今三官庙是槐店香火最旺的一座寺庙。

  (五)南阁槐颍寺

图片6.jpg

  该寺位于河南社区小南庄东头,坐北朝南,占地3067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平方米。前院正殿三间,为人祖、水官、观音之神位;东廊房5间,南3间为女娲诸神殿;西廊房四间,其中北3间分别为老天爷殿、王母娘殿、关帝爷殿;南殿1间塑弥勒佛像。后院为佛教用地,有大雄宝殿三间,释迦摩尼贴金神像塑于中,药师佛贴金神像塑于东,阿弥陀佛贴金神像塑于西,还有地藏王菩萨等;东北为二层楼院,为教职人员之所;东为佛缘流通处(佛事用品商店)。

  槐颍寺原为古槐荫寺,位置原在今生产南街向南沙河故道中。原占地5亩。槐荫寺在唐代为养济院(收养鳏寡孤独的穷人和乞丐的场所),宋代为普济院,元代为乌托所。明代随着洪洞大槐树移民的增多,人们就借用汉孝子董永与七仙女在槐荫树下定情终身的故事,以思大槐树之乡愁,遂改乌托所为槐荫寺。光绪三年(1877年),户部主事张湾绅仕王金鼎(字镇九,号笛浦)与兄长王金榜(字芝圃、官陕西知县)、弟弟王金铎(富商),共同出资立清斋佛堂,由开济师孙丹莹,方居莹,保济师董良善,引济师肖继祥,开导师王静,堂主王福荣共同完成,使之成为沈项淮方圆百里的著名佛堂。清宣统三年五月十三发大水,张湾漫溢,河床冲陷北移,槐荫寺坍陷于河中。

  (六)观音庙

  观音庙位于贾寨村,占地666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这里自古以来就有一座观音庙,旧时每年的农历二月十六日为观音古庙会,云集各路客商赶会做买卖,也有跑江湖卖艺的,主办会首还要搭台唱大戏。新中国成立后一度改为贾寨骡马物资交流大会,1984年恢复观音庙会,沿袭至今。

  三、利用传统文化服务乡村振兴的几点设想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乡村兴则国家兴。槐店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挖掘庙会文化

  庙会有“神、民、艺、货”四个元素,即精神、社会、审美、经济这几个方面,这些方面做扎实了,庙会就会发挥它的作用。

  庙会的第一元素是“神”,即信仰。信仰不是迷信,是老百姓的精神需求,祭祀祖先如华佗、关公、周兴嗣等历史人物体现的是一种家国情怀,“时华新世第,古道旧家风”,家和国是一体的,庙会文化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

  庙会的第二元素是“民”,是民众,是老百姓。庙会就是老百姓自己的文化,他们陶醉自己所做的事情,庙会的集体性和人人参与性,是小顶寺庙会能吸引周边各县香客和生意人的主因,这些也是小顶寺重要的商业文化资源。

  庙会的第三元素是“艺”,庙会上有各种艺术团体的表演,有社火、地方戏曲、杂耍等,看到在庙会上面有那么多的表演,满足参与者心灵的享受和审美需求。做庙会建设的时候,可以在小顶寺内建一座花戏楼,把“艺”的元素进一步升华。

  庙会的第四元素是“货”,是物资交易、消费活动,因为庙会不仅是精神性的、社会性、艺术性的,还是一个经济性的活动。我镇的庙会特别是小顶寺、三官庙、观音庙、南阁寺庙会,旧称骡马物资交流大会,主办方都要请人唱大戏。古代讲庙市,有庙有市,小顶寺所在的杨营村应规划建一条仿古街和集市,把庙会变成一个大家可以得到物质享受、物质满足的地方。带动村民就业,发展乡村经济。

  (二)以“国医”文化引领中药材种植

  华佗冢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成立由以王新胜为会长的国医文化研究会,研究会已成功举办了六届华佗文化医术节,还召开了中医文化传承论坛暨华佗诞辰1876周年纪念交流大会,海内外百名中医专家学者参会交流。目前正在筹建华佗国医堂、华佗文化纪念馆。

  国医华佗曾在槐店用茵陈蒿祛除黄痨病,因而槐店有着种植茵陈蒿等中药材的悠久历史。华佗冢南邻左庄行政村,这里地处黄淮平原,气候温和,日照雨露充足,土壤富硒,适合种植茵陈蒿、藏红花、小红花、何首乌、白术、白芷、白芍、金丝皇菊、丹参、苍术等,引领村民种植中药材,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鼓励村民返乡创业,土地流转,发展中药材产业,建立中药材批发市场,使华佗冢成为豫东中药材集散地。

  (三)以“国学”引领乡村旅游业

图片7.jpg

  在赵古台村开发周兴嗣故里,恢复周氏祠堂,建设周兴嗣文化园,在园内建设周兴嗣祭拜堂、文昌阁、文物展、励志园等,使其成为一处人文景点,带动村民就业。鼓励村民在赵古台种植桃林,举办桃花节,供市民前来游玩观赏,到采摘季节又可作为农副产品出售。

  利用沙颍河水系资源,在小顶寺建游艇码头,在赵古台建一座水上游乐场,开发水上旅游线路。近游,从小顶寺景点向东,在赵古台游周兴嗣文化园,寻觅项子国。到大闸公园,游览三闸风光,经谷河口进入南干渠可达华佗冢景区;远游向西,可以尽览两岸田园美景,到达项城游览湿地公园、驸马沟生态公园、植物园、吉祥湖沙滩、袁世凯行宫、南顿故城等。

  槐店以“国槐”而得名,有“国医”华佗、“国学”《千字文》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槐店文狮子》这些文化名片,又有得天独厚的水上资源。近期,槐店回族镇党委、政府正在把这些“国”字号品牌作为引领乡村振兴的动力,整合资源,绘制蓝图,把这里打造成休闲娱乐、度假游玩、村民致富的沈丘后花园。以此推动槐店乡村的全面振兴。(倪胜章)

华佗寺南干渠孔桥

图片8.jpg 

三川汇流

图片9.jpg

谷河口码头

图片10.jpg

小顶寺渡口

图片11.jpg

主办:中共沈丘县委  沈丘县人民政府  承办:沈丘县融媒体中心
网站标识码:4116240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10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642035
豫ICP备13003979号-1  版权所有:沈丘县政府网2011-2024  网站运维电话 0394-5222096  邮箱: sqrmtzx@163.com
党政机关
网站标识
X
X
X
X
X
X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