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娘,我们来看您了!”李艳华拉着村民张凤芝老人的手嘘寒问暖,随行人员将大米、油、面等慰问品放到贫困户张凤芝老人家中。
“艳华闺女真好!艳华闺女真好!”张凤芝激动地拉着李艳华的手,眼里噙满了泪花……
这一幕近日发生在沈丘县东城办事处解庄村委会。
李艳华是沈丘县民宗局的一名科员,2015年9月,被选派驻进解庄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解庄村有村民269户,123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71户,337人。在担任第一书记前,李艳华心想:解庄村离县城只有4公里,又紧挨公路,经商办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再穷能穷到哪里去呢?
然而通过前期的入户走访,给她的印象是:全村经济基础薄弱,没有像样的产业;基础设施落后,唯一的主干道年久失修。
“贫困户要脱贫,第一书记是第一责任人。我一定要带领乡亲们啃下脱贫攻坚战这块硬骨头。” 李艳华暗下决心。
此后,李艳华组织带领驻村工作队员、全村党员干部,整修道路、改造电网、新打机井、安装太阳能路灯、引进服装加工项目、扩大蔬菜大棚及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自2015年9月到任以来,忙碌不停的李艳华始终吃住在村委会。这来一来,和亲人团聚的时间总是少得可怜,她有时候想起来总有一丝愧对家人的感觉。然而让她感到欣慰的是,上大学的儿子非常理解支持妈妈的工作,一直为她加油鼓劲,说妈妈一个不忘初心,走在了扶贫最前线,是一个称职的妈妈!
儿子的支持给了她莫大的动力,有着“不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誓不回家园”精气神的李艳华,轻装上阵,铁心扶贫,因户施策,仅仅一年多的时间,解庄村新发展政府项目43个,贫困人口下降到目前的46人。
在解庄村村民们的眼里,李艳华不仅是扶贫第一书记,更是乡亲们的贴心人。谁家有啥事,都爱找她唠唠。哪家有啥难处,总爱找她出主意。
“一天不见艳华闺女,跟掉魂似的。”这是张凤芝老人的心声。“艳华书记的心一直没有离开过解庄村!” 这是贫困户张奎太的肺腑之言。
是啊,从最初的不信任到与乡亲们打成一片, 源于李艳华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贫困户刘清明家中5口人,老两口都70多岁,儿子刘永金左手残疾;儿媳妇崔紧紧严重智障,生活不能自理;孙子年幼,仅靠残疾人刘永金一人打工挣钱,生活困难。李艳华申请帮助为刘永金解决低保救助,落实新农合参保退回,并安排刘永金打扫村内卫生,虽然一个月只有几百元的收入,却解决了刘永金一家的生活问题,又方便其照顾家庭。
贫困户刘永海,家庭5口人,儿子刘小同严重大脑残疾,两个女儿上学,家庭负担较重,艳华经多方申请,帮助刘小同办理了低保救助,申请办理了残疾证,并为他们家申请危房改造,帮助建起了两间瓦房,免费安装有线电视,发放自主创业资金2500元。刘永海一家于2016年脱贫。对父亲早年亡故,母亲外出打工,跟随姥姥生活的谢廷峰兄妹,李艳华定期看望他们,不时将生活学习所需送到他们身边,并为他们联系了爱心人士进行资助……
李艳华清晰地记得,每次慰问时,村民们都拉着她的手,总是舍不得松开。“当初接到组织的安排时自己没有多想,真正着手精准扶贫后,才意识到这份工作的分量和担当。”李艳华坦言“乡亲们感激的眼泪就是对我最好的回馈。时下,俺已与乡亲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解庄村人已成了俺的娘家人,俺要带他们走出贫困,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个人,给乡亲们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王向灵 杨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