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在沈丘县周营乡恒升生态园养殖基地里,生态大白鹅在高歌欢叫,灰头鸭、贵妃鸡在追逐觅食,一栋栋高标准圈舍,一排排蔬菜大棚在阳光下闪着银光。
“自从有了这个生态园基地,我们这些妇女不出远门就有钱挣,还可以照顾家里,一天至少有百八十块钱的收入。”3月16日,留守妇女张霞一边栽种番茄苗,一边跟笔者搭讪。
当日,在该基地蔬菜大棚里,有10多位像张霞一样家门口务工的农村妇女,正紧张地把托盘里面的辣椒苗、西红柿苗进行定植。
笔者了解到,该基地占地面积约有200余亩,划分有优质果园、大棚蔬菜、生态养殖、休闲垂钓、餐饮农家馆等5个园区,每个园区都用绿色铁丝网隔开。在生态园东南角,是一个人工大鱼塘,工人刚撒完一盆鱼食,成群结队的觅食大军就跃进眼帘,场景十分壮观。
“目前鱼塘主要是让游人免费休闲垂钓,聚集人气,为日后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作铺垫。园区的兴建为贫困户稳定脱贫找到了‘钱袋子’!”恒升生态园经理海振华娓娓道来。
海振华今年50多岁,原是县城一家从事多年饮食服务行业的创业成功人士。2015年2月,他在家乡优惠政策的感召下,毅然返乡创业。后经一番考察选址,他便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了沈丘县恒升生态园养殖基地。基地建成后,由于经营生产有方,管理有高招,经济效益相当可观。去年,脱贫攻坚战的“集结号”吹响后,后经“三堂会审”,该基地被乡里审核评定为产业扶贫基地,并定向安排了62户贫困户的劳力在此就业。40岁的周新意是其中之一。
周新意家住周营村,一共5口人,其中4口都患有疾病。之前他一直在外地打工,近年随着父母年事已高无奈又回到家乡。海振华得知他家困难情况后,很快就安排他当了养羊场的一名“羊倌”。不仅每年可稳定收入30000余元,还能就近照顾一家老小。
和周新意的情况相似,该乡谢营村年逾六旬的农民谢文玉,是村上建档立卡属于“挂号”的一类贫困户。近期来,谢文玉往日的愁容不见了,脸上挂着笑靥,他像着了魔似的,每天都往基地跑,一是可以打工挣钱,二是看看自己寄养在这里的母羊产下的羊羔。由政府投资购进的扶贫羊,不到2个月就产羔见效益。这让谢文玉看到了增收脱贫的希望。
“照这样下去,今年俺的收入会增加好多。继续增加投资,让钱生钱,早一点摘掉贫困帽子。”谢文玉一边忙活一边说。
据悉,在此打工上班的贫困户都能挣三份收入,流转土地挣租金,入股基地拿分红,在生态园做工挣工资。不仅能增收,还可以免费学习先进的种植栽培、养殖管理技术,回去运用到自家的庭院经济里,家里的经济也稳步增长。
目前,海振华的养羊场饲养存栏槐山羊、黑山羊、湖羊等“三色羊”3000余只,饲养肉牛200余头。海振华说,去年园区养殖场收购秸秆3000吨,收购价为每斤1毛钱;今年计划收购5000吨,每斤收购价提高到2毛钱;这中间的利差对农户来说,可是一笔看得见,摸得着的真金白银。
“前不久,随着海振华的育肥肉牛、肉羊已陆续出栏,他对接的200个精准贫困户,每户分红2500元。”该乡党委书记周德志介绍说,下一步,协调多方合作,积极争取相关建设资金,大力支持产业生态园区的发展,力争使全乡所有建档入卡的精准贫困户,于2017年全部甩掉贫困帽子。(谢辛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