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沈丘县付井镇马堂行政村支部书记周云恒
“尊敬的周书记,我们永远想念您!”、“我们的好书记,一路走好!”……一声声呼唤,一阵阵哭声,划破寂静的乡村。10月10日上午10时10分,沈丘县付井镇马堂行政村父老乡亲噙着眼泪从四面八方涌向村党支部书记周云恒的家门口,在秋意浓浓的凉风中,赶去送别因公殉职的他最后一程。
不忘初心,他放下企业回村当支书
走进马堂村,文化广场、健身广场、环境优美的小公园、标准化卫生所、小学等公建设施齐全,村内条条道路硬化到村民家门口,这里是远近闻名的美丽宜居示范村、村集体经济试点村,在村民眼中,这一切都离不开支书周云恒多年来的苦心经营。
二十多年前,马堂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村两委班子软弱、党员思想涣散,对群众的凝聚力不强,村委办公室外常常有排队讨债的人,是当地相对落后的薄弱村之一。
当时,周云恒已经创办了自己的钎具厂,主要经营矿山配件,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在那个年代年利润已经有20万左右,生意非常红火。
与自己生意的红火相比,马堂行政村发展的困境,让周云恒很是焦急。他认为自己作为先富起来的人,又是党员,应该为村里的发展做些什么。
“企业我可以不管,但是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不能丢。”至今大家都记得周云恒当初铿锵有力的话语。
1996年,马堂村支部委员会换届,面对自己共产党员初心的指引和村民的真诚委托,周云恒毅然决定放下企业的日常业务,回村担任村支书,挑起带领乡亲共建美好家园的重担。
“天下乌鸦一般黑,谁当支书都一样,干部照样吃香喝辣,受苦受难还是咱老百姓。”因为前任班子的影响,村里一些群众对周云恒的走马上任并不看好,说起了风凉话。
直到有一天,村民们在村里的饭店和小卖部都看到了一张村委会的大告示,上面写着“谁吃谁掏钱,谁拿谁还账”,这下大家开始纷纷议论:“周书记不一样”!
面对接手的这样一个烂摊子,周云恒一上任便刀刃向内,把第一把火“烧”向了村两委班子,他牵头建立各项规章制度, 并且率先垂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 自己坚决不碰,比如要求班子成员8点钟上班,7点半他的身影就已经出现在村委。他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钱,让制度成为一条带电的高压线,谁违反了就坚决处理谁。
“班子没有凝聚力,是因为群众对我们不信任,根源就是我们的作风让群众不认可。”据当时的村干部李俊海回忆,周云恒担任支部书记后,不止一次的在班子会上强调作风建设的重要性,要求大家转变思想,从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干事情,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
经过一系列整顿,村两委班子的气顺了、劲足了,班子空前团结。
爱民为民,他把群众事当成自己事
在马堂行政村,如果你问三十岁左右的村民,关于儿时过年的印象,大多数人会告诉你一个“分鱼”的故事,过年吃鱼肉,已经成为这一代马堂村人的“集体记忆”。
“周云恒刚当支书那会儿,大家经济条件都差,许多家庭一年到头没吃过肉,他办了十多年的厂子,攒下了些家底儿,所以
一到春节,周支书都自掏腰包买鱼,按每人一斤分给群众。”村民咸永志至今都记得当时热闹的场景:家家户户都是全家总动员赶往村室,不管老人还是孩子,都是一张幸福的笑脸,周云恒给全村2800多人连续分了三年的鱼。
“现在虽然大家条件都好了,逢年过节也都不缺吃喝,可是大家还是觉得那几年,才是过的最温馨的春节。”咸永志说。
就在分鱼的第一年,村民郭庭芳的女儿郭灵芝考上了大学,对于自身残疾、爱人失明,仅靠一亩菜地维持生活的郭庭芳一家人来说,这是一个“又悲又喜”的消息,女儿的学费成了一家人心头的“大石头”。
就在一家人不知所措,甚至打算让郭灵芝放弃学业的时候,听到消息的周云恒找上了门。“学费我来出,说啥也不能耽误孩子上学,这是她自己改变命运的希望,也是你们这个家庭的希望。”
最终,郭灵芝顺利入学,毕业后前往郑州工作并定居,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提起周云恒,她提到最多的词语仍是“感恩”。
“这是我永远不会忘掉的一份恩情,在我人生的第一个岔路口,是周书记推了我一把,让我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郭灵芝说,每当自己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都会想起当年周云恒的话语,要勇于改变自己的命运。
近年来,在周云恒的倡导下,马堂行政村大部分收入都投入到了建学校、修路、资助贫困大学生、解决特困户衣食住行等集体公益性事业上。
村内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主干道通水泥路8公里,通下水道20公里,安装路灯80盏,村庄实现了全面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的蝶变,成为在全县第一批高标准完成人居环境改善任务的行政村。
甘于吃亏,他为了集体不计个人得失
“周书记,我们家的厨房被淋塌了,饭都没的吃,你得帮帮我啊。”1998年7月,一家三口都有智力缺陷的村民郭金龙找到周云恒。由于当时还没有危房改造项目,村里也没有救助资金,周云恒便决定自掏腰包,花费3000元为郭金龙一家重新盖了厨房,并为他们添置了锅碗瓢盆和米面油等生活必须品。
“他们找村里帮助,为啥你要自己掏钱?”当时年纪尚小的儿子周艳波对此事很不理解。周云恒并没有过多解释,而是对郭金龙一家的事更加上心。
多年后的一天,电视里在播放以李连成事迹改编的豫剧,周云恒招呼周艳波过来一起看。
“当干部就应该肯吃亏,肯吃亏自然就有权威;当干部就应该常吃亏,常吃亏才能有所作为;当干部就应该多吃亏 ,多吃亏才能有人跟随……”当电视里《吃亏歌》的唱段响起,儿子懵懵懂懂的知道了父亲的用意。
受到许多照顾的郭金龙虽然因为智力问题不能表达自己的谢意,但他每天在村里转悠的时候,逢人就会念叨“共产党好,周书记好!帮助我们过上好日子!”听到这些话后,周艳波彻底理解了父亲的工作,并开始力所能及的帮父亲办一些事。
“印象最深的就是为了修路跑项目,没少帮村里往各单位交材料。”周艳波回忆,有次办完事已过中午,自己就在县城喝了一碗羊肉汤,吃了两个烧饼,一共花了22元。他就加上来回油费50元,填了一张72元的报销单据交给父亲。
“我认为自己又不是村干部,纯属帮忙,这钱村里应该会给报销。”周艳波告诉我们,父亲看了一眼单据后,当场就撕碎扔了。
“我自己当村支书这么多年了,从来没从村里报过帐,你帮村里这点忙还好意思找报销?”周云恒教训到。
不只是从来没报过帐,甚至大多数时候周云恒还要主动赔本支持村里发展。据了解,近十年来,他为马堂行政村争取修路项目7次,共计14公里。村里不仅主干道,就连小胡同也修上了水泥路,所有前期费用都是周云恒自己垫资,没向群众收取一分钱。
2006年,因为钎具行业走下坡路,周云恒的企业转产建筑模板,租赁老村室一亩多地,投资70多万建厂房进设备,并预交了5年的租金分给全村群众。刚投产的第二年,破旧的马堂小学向县里申请建设重点小学,但被告知没有地建操场和食堂,达不到申请标准。
“周书记听说这事后,决定无条件拆除刚建好一年的厂房,把地腾出来给学校建操场和食堂,最终我们马堂小学完成了升级改造。”退休老教师郭子民说,周云恒是标准的“吃亏干部”。
牢记使命,他一心带领群众谋发展
“就在我任支书的那天起,我就感到责任重大,下决心一定多为群众办实事,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初心,不忘共产党员的使命!”9月20日,周云恒在付井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他深知,给钱给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群众脱贫致富的问题,如何能长久可持续的带动群众增收?这一直是周云恒在思考的问题。
“周书记多次召集大家讨论,想给村里找长远的增收项目。”据村干部王子灵回忆,考虑到马堂村有发展养殖业的传统,周云恒在2011年,建立了豫丰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始摸索肉牛养殖。
到了2017年,合作社已经发展成为年出栏800头肉牛,收益160多万元的规模化养殖场。就在此时,沈丘县委、县政府决定选取试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这让周云恒看到了希望。
“请党委政府放心,我们村的集体经济项目,挣了钱算集体的,亏了钱全部算我自己的!“为项目落地马堂,周云恒再次主动申请,并当着县领导的面,立下了军令状!
成为试点村后,他将自己多年摸索出来的“科学化、基地化、规模化”发展模式,移植到村集体经济项目上,当年养殖肉牛80头。2018年春节前夕,离牛出栏的日子还差一个月,但周云恒和村委班子商量后,决定提前卖掉12头,给村民每人先分红20元。
“这是第一年,大家心里肯定打鼓,20元虽然不多,但也算是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周云恒当时对村干部王玉东说道。
第二年,马堂村的集体经济养牛场存栏达到135头。牛一多,牛粪如何处理就成了新的课题。“从群众那租地晾粪,地面不硬化达不到相关标准,硬化群众又不愿意,当时老周急坏了!”咸永宾说。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周云恒通过多方了解,得知福建、夏邑等地有用牛粪养殖菌类的模式,立即带着班子成员前去考察,回来的时候,马堂村集体经济的第二个项目--食用菌养殖便被提上了日程。
“我们第一批项目申请了210万的经费,建成了21座食用菌大棚,目前已经投产,除了集体分红、务工挣钱,我们还对建档立卡户实行特别照顾,可以独立承包大棚,每座棚的年收益在3万元左右。”咸永宾说告诉我们,这一照顾性政策虽然激起了贫困户的发展动力,但因为前期需要对菌种、肥料进行投资,银行考虑到贫困户的偿还能力又不愿意贷款,这让贫困户们作了难。
“你们尽管放款,所有担保手续我来签字,我为他们做担保!”为了解决难题,周云恒找到银行负责人,掷地有声的说道。最终,3户发展意愿强烈的贫困户从银行贷到了款,周云恒用自己的担当精神,为他们的致富事业铺平了道路。
经过近两年的经营,马堂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30万元,发展形势一片向好。
呕心沥血,他用生命铺就马堂振兴路
村子的发展慢慢走上正轨,周云恒的身体却是越来越吃不消了。
“自从开始搞集体经济项目以后,父亲每天5点就起床去牛场干活,什么事都想手把手的教给大家。”儿子周艳波说,自己曾经追问过父亲,牛是集体的,身体是自己的,为啥你对牛的重视比自己身体还强?
“你懂个啥,就因为牛是集体的,我才看的那么重,死了一头就损失一万多块,我怎么向村民,向政府交代?”周艳波被父亲的一番话训的哑口无言。
2018年底的时候,分红、慰问、扶贫、牛场管理……太多的工作交织在一起,周云恒所有事都要亲力亲为,三天只睡了10个小时觉,终于在腊月二十三那天撑不住了。
“我从家里卫生间的纸篓里发现了带血的纸,再三追问下才知道父亲咳血了。”周艳波随即带父亲赶往郑大一附院就诊,医生诊断为肺炎,治疗加修养至少要15天才能痊愈。
“腊月二十五村里集体经济要分红,贫困户还要慰问,我哪能在这里待那么久?”周云恒一听便坐不住了。
最终父子间达成协议,儿子回去准备分红和慰问的前期工作,父亲在医院治疗,活动当天必须回去。腊月二十五,周云恒早早出现在了分红现场。
“自从那次之后,父亲的病情多次反复,听弟弟说有几次还是看到他在咳血。”女儿周蕊告诉我们,她一直在邀请父亲到郑州做全面的身体检查,但都被以工作太忙推脱。
父女俩最后一次约定的体检时间是9月底,周云恒却又一次失约了。9月27日,周云恒带着村干部王子灵、咸永宾一起前往内蒙,为村集体养牛场挑选采购肉牛。就是这次失约,成了周蕊心中永远的痛。
10月2日,购置136头肉牛后,三人准备返程,但因其中一头牛生病,周云恒在查看病状、注射药物过程中,被牛踩到鞋而跌倒受伤。三人商议由王子灵先行跟牛车回家,咸永宾送周云恒去呼伦贝尔人民医院就诊。
入院后,周云恒被诊断为“L2椎体压缩骨折”,随后发热导致肺炎复发。10月5日,在转诊路上病危,抢救无效后于当晚不幸去世,享年62岁。
“周书记入院之后,就一直催我回去,说村子里还在秋季防火,食用菌也等着上料,不能在这边耽搁太久了。”咸永宾说,周云恒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考虑的仍是村里的发展,并反复叮嘱自己回去以后要特别注意那头生病的牛,死了一头,这批牛的利润就拉下去了,给群众不好交代啊!
如今,那头生病的牛已经安然无恙,大棚里的食用菌也已经纷纷破土拔节,周云恒却离开了我们,令人欣慰的是,在采访中,村里几乎每人都能回忆起几件有关周书记的往事。就在周云恒出殡的当天,郭灵芝也从出差地广西连夜赶回,送别自己的恩人最后一程。
周云恒担任马堂行政村支部书记以来,曾经连续八年被中共沈丘县委授予“十佳党支部书记“称号;马堂村也先后获评全省”五好“村党支部、民主法治村,周口市先进”五个好“村党支部、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村、文明卫生村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授予沈丘县”十佳“村党支部。
以民之心为心,以民之苦为苦,周云恒永远活在了马堂村民的心中!(肖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