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春喜 本报通讯员 王向灵 谢辛凌
春光荡漾,在希望的田野上,不知有多少新鲜事儿。
4月3日,记者在沈丘县农村采访,田间活跃着农人忙碌的身影,他们口中的“农二代”、“低碳营养餐”等新词儿,让记者颇感好奇。
在果树种植户李新光的果园里,老李正忙着刨果苗。
老李从20多岁开始摆弄果树,到现在算来已有30多个年头了。在自家这个果园,老李可是说一不二,“老一”的地位无人敢撼。
然而,自从前年儿子李晓东从林校毕业成为“果二代”后,老李的“帅位”便“岌岌可危”。
可不,儿子对果园重新规划,进行品种更新,实施农超对接,再借助电商平台,使得果园销量大增、成本降低、效益更加可观。这让一向不服输的老李自愧不如。不知不觉中,果园的领导权已移交给了儿子李晓东。
无独有偶。种粮大户王守书与老李的处境雷同。
儿子王书鹏从河南农大毕业后成为“粮二代”后,先是撰写小麦丰产计划、搞全程机械化操作,再到设立“2015年小麦高产倒计时牌”,几套娴熟连贯的“动作”,让老王惊喜不已。
“今后咱家咋种地你说了算!”性格要强的老王,此时倒明智地把“老一”的位置让给了儿子王书鹏。
和李、王两家的故事一样,目前,沈丘全县已有近100名“新生代”子承父业,成为“农二代”,并执掌“帅印”,成为新型农业生产中的“新生代”。
行走在碧绿的田间,记者注意到,与往年春耕不同,今年“低碳春耕”正走俏沈丘县农村。当地农民一改往年大把撒施化肥的“旧模式”,而是转入科学施用复合肥、搭配畜禽低碳肥的“新常态”。
农业合作社负责人赵书昌告诉记者,长期过量使用化肥,会使土壤板结、地力下降,严重破坏农村生态环境。增施农家肥,不但可以透气保水增加土壤的有机质,还能降低种地成本。
“畜禽粪才是最适合庄稼口味的‘口粮’。”赵书昌介绍说,去年,他们合作社的100多亩瓜菜全施用猪粪、牛粪等农家肥,所产的瓜果、蔬菜色度好、口感佳,而且肥料投资成本有所降低,一亩地多收入200多元哩。
“以前,我家养鸡场的鸡粪要花钱请人清理,现在每天都有好多人争着花钱买回去当肥料,供不应求呢!”蛋鸡专业户郭高峰喜滋滋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近两年来,沈丘县各乡镇、办事处举办各类“低碳生态农业”培训班,使得农民群众“低碳春耕”意识不断增强。
如今,在沈丘县农村,算“低碳成本账”的农民越来越多,选择使用低碳环保畜禽肥、生物肥的“低碳春耕”模式已成农民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