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这种果树生长的旺枝条是不开花结果的,有伤疤的枯枝条,必须及时修剪整容,避免病害传播……”近日,在沈丘县周营乡刘集村林果示范基地里,农业技术人员正在向果农现场讲解果树修剪整枝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这是该乡积极开辟“五大课堂”教育,向广大农民免费传授科普知识和实用技术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周营乡积极通过建立“固定课堂”、办好“流动课堂”、开设“基地课堂”、开辟“技能课堂”、创办“远教课堂”等“五大课堂”,提升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信心和能力,给力农民增收,以帮助加快奔小康建设美丽乡村步伐。
建立“固定课堂”,提高理论水平。该乡每年结合农时,定期邀请市、县涉农部门的专家教授、领导干部及群众身边有技术权威的“土专家”、“田秀才”轮流上台讲课指导,使受训农村党员和群众普遍掌握1~2门实用技术。
办好“流动课堂”,提高技术水平。该乡组织农、畜、林和科技、法律、电子商务等方面的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服务团队,深入村(组)农户或田间地头,传经送宝,解答技术难题,按照农民需求,开展适合农民“口味”的现代实用技术“大餐”培训等。
开设“基地课堂”,培养实践操作能力。该乡因地制宜,在辖区建立了大棚瓜菜、中药材、红高粱种植及槐山羊、生猪、蛋鸡等优质畜禽养殖示范基地,让农民群众在基地实践中亲身学习和掌握实用技术。目前,全乡共建立各类“龙头”型农业示范基地5个,发展新型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46家。
开辟“技能课堂”,拓宽就业途径。该乡积极与县人社局对接,组织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前务工领域导向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使农村富余劳动力每年有序转移就业达800多人,人均年增收2.4万余元。
创办“远教课堂”,增长创业本领。该乡通过党员远程教育站点的同时,依托乡科技培训中心、农家书屋等阵地,采取集中播放、需求点播、查阅图书、上网查询等方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收看科教片、实用技术片等,引导农民群众依托优势主导产业,转型改造升级,创业致富。
据了解,近年来,该乡坚持有效利用“五大课堂”这一“点课成金”优势,每年为当地农民增加经济收入达3000余万元。
作者:巴富强谢辛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