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因此,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并自觉贯彻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是一项重要任务。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不仅是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担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的必然要求,而且是有效解决基层优质文化资源供给不平衡不充分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因而,要进一步完善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打通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一、优化空间:为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提供有效载体
进一步打造基层公共文化现实空间。形式多样的公共文化空间是广大群众获取高质量文化产品和高水平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为让更多的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在建设好、利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同时,通过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进一步完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站、室)、文化大院、文化礼堂、文化广场、社区书屋、农家书屋等基层文化机构和公共文化设施,为展示优质文化产品和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更加广阔的公共文化空间。
进一步拓展基层公共文化网络空间。充分利用数智技术拓宽文化服务边界,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整合各种优质文化资源,着力打造集优质文化资源配送、文化场地预订、文化活动预约、文化产品展示、文化服务供应等于一体的基层文化信息共享平台。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剧场等加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加快构建结构合理、内容丰富、品质精良的智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发展。鼓励各种群众文化活动、艺术形式运用数字化手段创新表现形态、呈现方式,通过数字化绘制、三维立体扫描、录音录像等科技手段,对考古遗址、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优质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记录、存储和呈现,推动中华文化瑰宝、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
二、畅通渠道:为加强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提供有效对接
加强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正确指引。必须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制定和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和实施方案,引导优质文化资源更多地向基层一线下沉,向农村倾斜,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倾斜,向特殊群体倾斜,使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并通过培育文艺技能、享受文化生活、激发文化热情,凝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力量。
健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供给体系。人民的需要是文化发展的根本价值所在。推动“群众点单”和“政府买单”精准对接,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专题调研、开设服务专线、设置意见箱、开辟信息化互动平台等方式,深入了解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更加精准有效。通过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促进优质文化资源有效融入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和广大群众日常生活,为广大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优质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以高质量文化供给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创新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方式。一方面,通过完善文化资源市场化运营和配置制度,促进优质文化资源合理流动,将优质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送到街头巷尾、田间地头,让广大群众尤其是偏远乡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组织巡回文艺表演、理论宣讲、专题展览、主题研学等文化宣传活动,常态化组织开展公益电影放映、“红色文艺轻骑兵”等城乡流动文化服务活动,鼓励离退休人员、专业文化艺术工作者、文化艺术爱好者、青年学生等群体开展经常性、多样化文化志愿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建设智慧图书馆、智慧博物馆等数字化服务平台,努力实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与群众文化需求的有效对接,让广大群众指尖一点就可以尽情享受“文化大餐”,推动优质文化资源以多种形式与广大群众直接见面。
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的工作思路,设立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资金,支持基层开展设施提升改造,完善新时代乡镇(街道)、村(社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明确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配备、服务内容,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一体化。加强各类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扩建、分散补充、乡镇(街道)与所在村(社区)设施共建共享等方式,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公共文化服务等场馆和内容资源,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完善服务项目,提高服务效能,确保基层能够常态化组织开展公共文化活动,力争实现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全覆盖。
三、健全机制:为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提供有效保障
健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责任机制。分层分类建立健全主体明确、要求清晰的目标责任体系,明确各级文化管理部门及相关人员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工作过程中的职能职责,加强与宣传、财政、教育、体育等部门的统筹衔接,形成政策、资金、人才等资源合力,对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工作进行全面布局。
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对接机制。数智技术的创新应用使得优质文化资源可以不受时空和地域限制,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直达基层,让广大群众通过“云端”“指尖”直接对接多样化、精准化、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建立完善城乡文化场馆建设联动协调机制,加大各级各类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非遗馆等总分馆制建设,以及基层文化基础设施移动化建设推进力度,增强公共文化场所旅游吸引力,让广大群众就近享受到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
健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保障机制。通过出台相关奖补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引导多元社会资本投入等方式,为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健全完善基层文化人才管理使用机制,通过挖掘基层文化人才、组织开展专业培训等途径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健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奖惩机制。建立完善对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绩效考评制度,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对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成效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相关部门及有关人员在推进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过程中所承担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进行年度评估和考核。在绩效评估和年度考核的基础上,对标对表年度目标责任清单,对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做得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扬表彰,对做得不好的单位和个人追究相应责任。
(作者系省社科院政治与党史党建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