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春喜 通讯员谢辛凌王向灵
2月11日,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在沈丘县周营乡马营村的一个农家小院里,早已聚集了一大帮人,大伙儿有说有笑,个个春光满面,喜气洋洋。经打听,方知他们是来看“直播”的。
他们说的“直播”,是看“田秀才”牛子新“三熟套作”科普首秀。
被称为“田秀才”的牛子新,今年刚过40岁。多年来,牛子新痴迷科技种田,在多种农作物套种上下了不少工夫,悉心探索终获“真经”,“三种作物连环套、一年三熟”种植法成为他的“拿手好戏”。去年7月,他的经验在媒体上刊发后,在十里八乡引起不小轰动,牛子新的名气如窗户眼吹喇叭——响声在外。一时间,请他传经送宝、指点迷津的人越来越多。
拿牛子新的话说,自己虽有心秀“技”,但由于笨嘴拙舌,一再推托。无奈乡亲们盛情,他最终还是被大伙儿的诚恳所打动。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备课”,“田秀才”终于选择在冬闲时节开讲了。
“今天我把自己摸索的套作技术给大伙儿说说,加上中央一号文件给咱做后盾,不说打造农作物丰产升级版,也要让大伙儿一亩地能多收个三五斗!”
一阵开场白之后,牛子新结合自身经验,娓娓道来:小麦播种前,科学撒施土杂肥和复合肥,一般每亩均匀撒施土杂肥3至4立方米,复合肥60公斤,接着旋耕细耙整理农田。小麦播种时,采取每播种4行小麦,预留0.7米地带的空行,以备来年4月份在空行地套作棉花……
牛子新从套种作物选择、播种、配方施肥到科学管理等环节一一阐述,时而引用报刊资料加以印证说明,时而在黑板上书写有关重要环节、注意要点。“田秀才”讲得投入,乡亲们听得入神。
一个半小时过去了,“直播”接近尾声,平时老实巴交的牛子新讲得越来越“high”,小院里掌声、欢笑声一片。在大伙儿的欢笑声中,“田秀才”科普首秀圆满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