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7日 星期六
长者助手
无障碍浏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走进沈丘 > 时政新闻 > 正文

新华网评:重温遵义会议带给我们的警示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5-01-15     点击数:2318

  安传香

  烟雨潇潇

  长征路上寒凄切

  寒凄切

  赴湘西险阻难越

  危急关头避堵截

  遵义会议好决策

  破顽敌大转折

  大转折

  振兴民族艰苦卓绝

  何俱西风凛冽

  ──《大转折-纪念遵义会议》

  历史在这里转了个弯。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黔北小城遵义,一座小楼,一场秘密会议。

  三天后,再次踏上长征路的红军,走了与此前截然不同的路线。从此后,中国共产党抛开共产国际的“拐杖”,走上了独立自主的中国道路。若干年后,人们这样评价那段历史:“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遵义会议的三天,是对中国革命影响非常之大的三天,是决定中国历史命运的三天,也是对中国未来发展富有启示的三天。它曾如何影响中国的历史进程已无须多言;它将如何指导中国的建设实践尤须铭记。那些穿越历史而来的经验与警示,仍将持续给予我们智慧和力量。

  实事求是是遵义会议的鲜明标签,也是今天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根本原则。不与当时当地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理论就是空中楼阁。因为迷信苏联经验、固守共产国际决议,中国革命曾经走到山穷水尽的关口。红军碰过的壁我们不能再去碰,不能再用牺牲换觉醒。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上,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不照搬教条、照套本本,不好高骛远、华而不实,坚持说实话、办实事。

  独立自主是遵义会议的宝贵经验,也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别国的经验可以学习,可以借鉴,却不能照抄照搬。毛泽东说,“中国人不懂中国情况,这怎么行!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习近平说,“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我们必须始终以独立自主的姿态,去面对和解决所有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民主集中制是遵义会议能够胜利召开的重要保证,也是当下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遵义会议所形成的决议,不是一言堂、一团和气,是广泛讨论、民主集中的结果。无论是博古的“主报告”、周恩来的“副报告”,还是张闻天的“反报告”、毛泽东的长篇发言,还是王稼祥等与会各军团领导同志的意见,都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充分的讨论。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中,执政党同样需要坚持民主集中的精神,有错必纠,有腐必反,不回避问题,也不夸大其词,通过“反四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等活动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大局观念也是遵义会议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倘若没有张闻天的仗义执言,没有王稼祥、周恩来的坚定支持,毛泽东就难以掌握军事指挥权,遑论此后领导地位的正式确立。现在的领导干部,尤其要学习先辈们这种“为了党的利益一无所惜、除了党的利益一无所求”的崇高精神,抛却个人私利,对党忠诚,为党奉献。

  还有对信念的坚定,对真理的追求,对团结的维护,对责任的担当……都是遵义会议彰显的精神、传承的财富。它们如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星辰,是我们事业前行的指引。

  遵义会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历程中的关键节点,它的意义不仅体现于当时,也将延续于未来。而在我们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中,还有许多类似的节点。无论是遵义会议之前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还是遵义会议之后的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改革开放精神,都是共产党人不畏艰辛、勇跨征程的鲜明写照。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我们纪念遵义会议,纪念那些伟大的过往,是缅怀,更是明志。通过触摸时代的烙印,我们感受这个国家一路走来的苦难辉煌,用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延续着这个民族的精神血脉。

  80年旧貌换新颜。我们怀揣敬畏,以更加自信、自主、自立的姿态,开拓创新,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主办:中共沈丘县委  沈丘县人民政府  承办:沈丘县融媒体中心
网站标识码:4116240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10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642035
豫ICP备13003979号-1 公安备案号:豫公网安备41162402000128号  版权所有:沈丘县政府网2011-2025  
网站运维电话 0394-5222096  邮箱: sqrmtzx@163.com
党政机关
网站标识
X
X
X
X
X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