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沈丘县在岗大学生村干部共有176人,其中第一批大学生村干部83人,第三批大学生村干部93人,本科34人,大专142人。 近年来,在市委组织部的领导和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按照中央和省市提出的“下得去、干得好、待得住、流得动”等要求,结合本地实际,不断探索创新,建立了大学生村干部管理、服务、培养和使用四位一体的的长效管理机制,
一、强化管理,提升大学生村干部工作效能
县委组织部不定期到乡村对大学生村干部在岗和工作情况进行暗访,累计发现3次无故缺岗即予以解聘。要求乡党委每2个月向县委组织部上报一次《大学生村干部鉴定表》,要求党委主要领导在鉴定表上签字,鉴定表上没有签字的由组织部上报财政局停发工资。乡镇(办事处)领导干部、包村干部和村支部书记与大学生村干部结成帮扶对子,形成“3+1”结对帮扶机制。制定典型培养和激励制度,每个乡镇(办)培养树立1—3名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县委组织部每年开展一次“优秀大学生村干部”评选活动,并进行表彰。
二、优化服务,改善大学生村干部干事创业环境
乡镇(办事处)、村妥善安置大学生村干部的住宿和办公地点,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村走访、开通大学生村干部24小时热线电话和QQ群等形式与大学生村干部谈心交流,指导工作方法。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大学生村干部补贴待遇,由财政局乡财县管中心设立专门账号,负责大学生村干部的补贴发放工作。同时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为他们在公务员招考、企事业单位招聘中创造条件,促进大学生村干部有序流动。截至目前,全县已有92名大学生村干部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或省委选调生。
三、重点培养,提高大学生村干部综合素质
组织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卫生、交通、教育等有关部门技术专家,对大学生村干部就种植、养殖、加工等农业发展项目进行培训,目前全县90%以上的大学生村干部掌握了1至2门实用创业技术,已有30多名大学生村干部自己创办或带领群众创办了致富项目,为群众提供各类信息指导2256次,协助解决信访案件865件,为群众办实事、好事3568件,在全县农业生产、科教宣传、综合治理、信访稳定、计划生育、全民创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中心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放手使用,发挥大学生村干部特长优势
我们结合农村工作实际, 多层面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一是在乡村工作中当好战斗员。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干部学历高、观念新、懂电脑、工作效率高的优势,在各项中心工作中放手使用、锻炼他们。二是在三农问题研究上当好调查员。让他们登门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查研究,在了解村情民意,主动开展工作的基础上,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三是在政策引导上当好宣传员。广大大学生村干部充分利用黑板报、张贴栏、广播等载体,对党在农村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在支农惠农富农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进行及时广泛宣传。四是在党建工作上当好联络员。在大学生村干部任职前,我们就对党建工作方面的知识进行了系统培训,要求他们在工作中配合乡村两级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去年还专门为全县12个后进村党组织每村配备了一名党员大学生村干部,增强了后进组织的活力,党建工作呈现出了新气象。五是在农民生活中当好服务员。大学生村干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法律、经济、网络、家电维修、文化、资金等方面为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六是在科技普及上当好指导员。许多毕业于农科院校的大学生村干部利用所学专长广泛进行科普宣传,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发展规模养殖,成为农民身边的科普指导员。截至5月份,全县大学生村干部仅在养殖种植服务方面提供信息1400余条,帮助农民成立产业协会12个,为发展农村经济增添了新的增长点。( 周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