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划“三产”求突破
——沈丘县依靠“三产突破”撬动地方经济发展走笔
记者 韦伟
沈丘是传统农业大县,经过历届党委、政府不断努力,虽然全县工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并取得良好成绩,但在“三产”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为此,沈丘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决定加快“三产”发展、改善自身“短板”。
新一届沈丘县委、县政府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作为调结构、稳增长的新动力,以公路、铁路、水路“三位一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支撑,深入挖掘槐文化、玉文化和千字文的文化内涵,加快推进内河航运港口、中华槐园二期、仿古商业一条街、金丝猴集团物流中心建设,积极发展物流快递、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现代家居、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豫东南商贸物流中心。
立足传统优势发展玉文化产业
沈丘县有2700多年的人文历史,底蕴厚重,文化璀璨,人杰地灵,玉文化产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目前,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传承、发展和繁荣文化产业已成为重要发展机遇。沈丘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抢占先机,在深入挖掘槐文化、千字文文化的同时,着眼沈丘人遍布全国玉产业的人脉优势和对接华东经济圈的区位优势,确立传承发展玉文化产业战略,鼓励引导外出沈丘籍玉器从业人员返乡创业,壮大本地现有玉文化产业规模,并以开发建设玉文化产业园为支撑,着力打造河南省高端玉器产销集散地,让玉文化成为沈丘县的新名片。
2013年9月16日,沈丘县与安徽省蚌埠市通发商贸有限公司签订玉文化产业园建设项目合作协议。2013年12月24日,沈丘县玉文化产业园奠基仪式在该县文化教育园区隆重举行。此举标志着沈丘县玉文化产业发展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据了解,沈丘县玉文化产业园项目由中玉源有限公司投资兴建,位于“207”省道与县城东环路交叉口附近,占地203亩,总投资5.2亿,建成后可入驻商户1000家以上,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4000个,培养高级技工300多人,实现年产值40亿元,并可形成一条融生产、销售、研发、物流、信息、展览、旅游、原材料交易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完整玉器产业链,成为我省继南阳镇平之后的第二大玉器文化产业基地,继而从根本上摆脱沈丘县文化产业、服务产业“短板”的制约,为全县打造一张崭新文化名片,成为全县第三产业发展的里程碑。
借力国家战略,建设生态旅游商务中心区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心商务功能区和特色商业区发展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快经济发展,该县于2012年申报豫东生态旅游商务中心区发展规划,并在2013年2月获得省发改委批准,是全省60个中心商务区第一批获批的10个商务区之一,也是周口唯一获批的一家。
该区占地面积1.78平方公里(2670亩),位于尚德路东侧,南至沙颍河北岸、世纪大道西侧,北至建设路南侧,总投资约211亿元,规划总建筑面积350万平方米,建设周期为5年。
豫东生态旅游商务中心区(以下简称商务中心)是以商务为引领,打造购物、生态、环保、休闲、景观、美食、旅游为一体的高端商务中心区。商务中心分为六个功能区,即核心商务综合区、特色专业市场区、生态休闲景观区、楼宇经济发展区、高端服务区和拆迁安置区。其中特色专业市场区包括休闲食品专业市场、家具家纺专业市场、五金建材矿山配件市场、玉雕专业市场、汽车销售专业市场等。楼宇经济发展区由6部分组成:一是商务会展大楼,包括会展中心、科技馆、图书阅览馆、规划馆、博物馆;二是信息与通讯科技大楼,包括各类电子商务、软件设计与开发、计算机服务、网络服务、信息传输服务;三是文化创意大楼,包括动漫产业、媒体策划、艺术创作、外观设计;四是中介服务大楼,包括企业管理服务、财会服务、旅游服务、培训服务、专业技术服务、工程服务、检测鉴定服务;五是金融服务大楼,包括基金、创业投资、证券保险、银行;六是商贸物流中心(物流总部)等。
豫东生态旅游商务中心区的开发建设分三期投资:一期投资约为71亿元,主要建设核心商务综合区、生态旅游景观区及特色专业市场,三区建设同步进行;二期投资约为l20亿元,主要建设高端服务区、楼宇经济发展区;三期投资约为20亿元,主要完善生态旅游商务中心区各项配套工程。
中国家居流通业第一品牌入驻沈丘
上海红星美凯龙有限公司是中国家居流通业第一品牌,位列中国民营500强前15位,总资产超过350亿元,年销售额超过500亿元,已在北京、上海等90多个城市开办了124家大型连锁商业企业。经过多方努力争取,上海红星美凯龙有限公司把进军华中区的第一个县级城市选在沈丘县,与河南昌昇实业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沈丘县综合体街区建筑群项目,该项目集商务、休闲、旅游为一体,总投资约15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