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4日 星期六
长者助手
无障碍浏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走进沈丘 > 沈丘要闻 > 正文

“四集一转”铸辉煌——沈丘县产业集聚促县域经济发展走笔

来源:周口日报     时间:2014-06-03     点击数:3180

    记者韦伟 通讯员 崔丽 宋杰 

    2013年,沈丘县财政、国税、地税全口径收入106317万元,比上年增加27926万元,增幅26.27%。其中一般预算(公共财政)收入累计完成79138万元,增长42.5%,比上年增收23598万元,收入总量和增幅均居全市第一位。税收收入完成56036万元,增长44.09%,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0.8%。

    2013年度国、地税纳税总额50万元以上的企业161家,比2012年增加15家。其中亿元以上的企业1家,1000万元至9999万元的企业8家,比2012年增加2家,100万元至999万元的企业78家,比2012年增加13家,50万元至99万元的企业74家,比2012年增加2家。

    2013年,产业集聚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4亿元,安排就业3.4万人。

    前不久,沈丘县产业集聚区荣获河南省先进产业集聚区,这是该县第三次获此殊荣。同时,该县产业集聚区还获得了周口综合实力最强产业集聚区。

    沈丘县近几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为何有如此变化呢?

    沈丘县委书记皇甫立新给出了答案:近年来,沈丘县围绕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农民向城镇转移的‘四集一转’要求,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力度,在食品、聚酯网、光电新材料三大支柱产业上下大功夫、做大文章,助推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有续向城市集中,促进了产城融合,城乡面貌有了明显变化。

    经过几年的努力,沈丘县产业集聚区发展迅猛,取得明显成效,先后获得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县、中国聚酯网之乡、河南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河南省先进产业集聚区等荣誉称号。今年4月,沈丘县产业集聚区代表全市产业集聚区迎接全省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观摩点评组的检阅,受到了点评组人员的高度评价。

    企业集中布局  产业集群发展

    沈丘县成立了产业集聚区,并根据本地实际,将产业集聚区划分南北两个园区:沙北聚酯网特色产业园和沙南综合加工产业园。

    沙北聚酯网特色产业园位于县城北端,该园汇集了全县传统产业——聚酯网业。该县的织网有了300多年的历史,到如今已发展成为专业生产造纸网,已成为河南唯一、中国最大的传统特色产业,并于2011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聚酯网之乡。该县聚酯网生产主要分布在该县白集镇、北城办事处部分行政村。当地群众围绕着这个产业有的跑原料购进,有的做加工,还有的跑销售,像滚雪球一样拉长了产业链条,从业人员不断膨胀。

    沈丘县委、县政府规划了聚酯网特色产业园,将全县所从事聚酯网生产经营的企业聚拢在一起,引导他们合并重组,与科研院校合作,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中国造纸网科技研发中心、省级质量检测中心、省造纸网行业协会这三家单位相继落户,使沈丘成为全国最大、河南唯一的聚酯网生产、销售和研发基地。

    沈丘县还在沙南综合产业园成立了上海光电科技产业园(主要从高科技电子产品加工)、机械制造产业园、食品加工产业园、棉纺织产业园,对分布在各乡镇的民营企业,新引进的外来企业进行统一规划,分类入园,实现了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

    在县委、县政府的积极引导下,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取得明显效果。企业的凝聚力不断加强,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品牌效应逐渐显现,企业的利润越来越大,对外形象越来越好……  

    资源集约利用  功能集合构建 

    沈丘县及时成立了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全面管理产业集聚区建设、招商、规划、服务等工作。

    资源集约利用。统一规划了集聚区路网、管网、电网及生产性、服务性、文化生活性服务等基础设施。近年来,沈丘县产业集聚区已建道路90公里、管网220公里、电网78公里,绿化面积90万平方米。同时还建设了职工文化广场、日处理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110千伏变电站、12公里专供线路、自来水厂、职工社区、学校、医院等,进一步完善了产业集聚区内基础设施。

    功能集合构建。规划建设了5栋10万平方米的产业集聚区综合服务中心,设立了派出所警务室、银行等服务性单位。全县46家职能部门在县产业集聚区综合服务中心都设有服务窗口,以便及时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管委会还制定了服务企业制度,全程代办各种手续,使企业入驻园区更加快捷、方便。

    该县不断提升集聚区承载能力,几年来共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30亿元,实施变电站增容、集聚区3G基站建设,加强融资平台、物流中心等服务业发展,实现了资源利用最大化、功能构建齐全化。

    沈丘县产业集聚区自2006年设立以来,规划面积已扩展到17.3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2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8家。

    区内目前已入驻金丝猴食品、秋迪糖业、华雪啤酒、掌柜食品等26家食品加工企业,形成了糖制品、豆制品、面制品、清真食品等门类齐全、相互配套的产业链条,食品工业2013年产值达到152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9%。 

    “2013年,产业集聚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4亿元,安排就业3.4万人。”皇甫立新介绍说,产业集聚区已成为沈丘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显示出巨大的综合效应和强大的发展活力。

    力促产城融合  农民向城市转移

    随着产业集聚区不断扩大,入驻企业越来越多,一时间招工难成了企业发展的瓶颈。为解决招工难,当地政府采取了集中招工、向各乡镇办下达招工指标、在春节期间集中宣传招工等办法,经过努力各企业相继招了一批工人,可是这些工人总住不常,工人流失太快。

    是什么原因呢?经过调研才知道,这些工人在产业集聚区工作时没有固定住所,生活购物等多方面极不方便,还有些人需要照顾孩子和老人,只好回家。沈丘县委、县政府及时研究制定出台一系列举措:投资7000万元,建设一栋5万平方米的职工廉租公寓楼,廉价出租给企业职工;在产业集聚区建设运动场、健身休闲区、引入银行等生活基础设施;将医院、学校、宾馆等服务性基础项目合理规划到产业集聚区周边。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使广大工人有了固定的住处,有了娱乐场所,企业招工难问题得以解决。

    “住在新社区,就业家门口。亲人常相聚,孩子不留守。”世代农民向往的都市生活正梦想成真。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与产业是相伴而生、共同发展的,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即便再漂亮,也是“空城”。为了促进产城的融合,该县在户口管理、子女上学等多方面为外来务工人员着想,只要不违反国家政策和有关法律,一切都可以解决,给广大农村务工人员在城市安居提供最大限度便利。 

主办:中共沈丘县委  沈丘县人民政府  承办:沈丘县融媒体中心
网站标识码:4116240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10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642035
豫ICP备13003979号-1 公安备案号:豫公网安备41162402000128号  版权所有:沈丘县政府网2011-2025  
网站运维电话 0394-5222096  邮箱: sqrmtzx@163.com
党政机关
网站标识
X
X
X
X
X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