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这个机收合同一签,今年就不再为找不到农机而发愁了。”昨日,沈丘县周营乡种粮大户王守书与当地农机手邵建设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就这样,一纸合同切实解除了王守书今年收麦的后顾之忧。
据了解,邵建设在每年的机收小麦期间,不仅对麦收户服务态度热情,而且收割质量高。他给自己规定的标准是:麦茬高度在20厘米以下,小麦损失率、破碎率、含杂率不超过3%。因此,附近找他签机收合同的农户有很多。
今年沈丘县种植小麦近百万亩,其中适合机收的面积达95%。为避免麦收时节农机作业扎堆和麦田空闲无机用现象,该县大力推广“订单机收”服务模式,以提高农机作业效率,解决部分农机手麦收期间盲目跨区作业找活干的现象。
该县农机局一位负责人告诉笔者,今年他们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的带动辐射作用,大力组织推广“订单机收”模式,帮助没有明确作业地点和作业任务的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联系作业地点和机收任务,引导农机手与农户签订小麦机收合同,实行连片作业、统一收割。
小麦订单机收模式,不仅降低了用机户的作业投入(一般每亩可降低机收费用5元至10元),解除了外出务工人员和无机户的后顾之忧,同时也让农机手多揽了活,使其多挣了钱,实现了双赢。
据悉,目前该县已有1200余名农机手与农户签订了小麦订单机收作业合同,订单机收面积可占全县麦收面积的70%以上。(谢辛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