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妇联公布2024年度"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表彰名单,周口市看守所女子管教大队光荣登榜。这支由40名女性民辅警组成的队伍,自2013年组建以来,以精细化管理与人性化关怀并重的监管模式、“法理情相融”的工作模式,实现了连续12年监所安全“零事故”、队伍执法“零违纪”的突出成绩。
周口市看守所女子监区承担全市女性在押人员的集中羁押与管理,由于在押人员数量多、背景复杂,加之年龄跨度大、文化程度各异、涉嫌罪名多类,给监所安全管理带来很大挑战。
面对挑战,周口市看守所女子管教大队始终秉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这一工作理念,将规范化管理与人性化关怀深度融合。通过建立"日排查、周分析、月总结"的三级安全机制,细化岗位职责,年均开展应急演练20余场次,构建起全时段、全覆盖的安全防控体系。
“规范执法是监管工作的生命线,但人文关怀同样是教育转化的关键。”周口市第一看守所副所长王海霞介绍道,女子管教大队创新推行"三心工作法"——耐心倾听、细心疏导、真心帮扶。通过设立心理咨询室,组建专业团队定期对在押人员开展心理疏导;建立半年一次全员健康体检制度,对患病人员实施"一人一策"精准管理;针对未成年人、患病人员等特殊群体,开辟专门管教区,配备心理辅导师,通过节日慰问、文艺活动等营造“高墙内的温情”;创新“亲情帮教”模式,为表现优异的服刑人员与家属实现“零距离”会见,用亲情纽带唤醒在押人员良知,助力她们重塑人生。
针对特殊群体,民警们用温暖融化坚冰:身患糖尿病、高血压的74岁在押人员李某,因担心家中智力缺陷的儿子,整日以泪洗面,民警化身"临时女儿",每日叮嘱按时用药,自费为李某购置防寒衣物,定制专用蹲便器,同时积极帮助其解决家庭困难,使李某得以安心改造;在押人员周某凌晨突发哮喘,呼吸困难,管教民警张翠做好防护措施,辗转三个医院,积极与院方协商床位,最终成功稳定病情。
面对教育转化这一监管工作的核心,周口市看守所女子管教大队以"法治+德治"双轮驱动,组织法治讲座、法律知识竞赛,邀请法官、律师授课,强化在押人员法治意识;通过个别谈话、集体教育,动态掌握思想变化,针对性开展人生观引导。12年来,监区在押人员共提供犯罪线索410余条,协助破案170余起,成为打击犯罪的“第二战场”。
荣誉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奉献。23岁的民警仙明月在日记里写道:“每天都在情绪崩溃与自我修复中循环”,这个最年轻的警花刚踏出校门进入警营,多次被在押人员的顽固气哭,却擦干眼泪继续疏导;民警张馨予脚踝扭伤仍坚持巡查监区,确保监室安全;王焕焕高烧输液坚守监控岗位,及时发现并处置突发情况;怀孕9个月的胡园园因连续高强度工作早产,产后清醒第一句话仍是“监区情况是否正常?”
“这里没有歧视,只有唤醒灵魂的火炬;没有冰冷,只有照亮归途的星光。”一位在押人员在感谢信中道出心声。从从省级“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到“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这支平均年龄34岁的队伍始终步履铿锵,以爱与责任为笔,续写着新时代周口公安监管事业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