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仪拳原为太极快拳,又称两仪点穴神拳,是一种集武术技击、气功养生、中医诊疗为一体的特殊拳术;是我国古老而又神秘的稀有拳种,此拳或快或慢,或刚或柔,阴阳各见所长,故曰“两仪”。其风格快慢相兼,刚柔相济,具有行如龙、坐如虎、闪如电、发如雷的武术特点,堪称武林一绝。两仪拳宗法自然,招法奇特,式式生风,且点打穴位制人可以不伤人,有“一拳打人致死,一掌打人复活”的奥妙,自古以来它是人们所向往的神奇功法。两仪拳除了点穴解穴之功,还有两仪棍术、刀术、六路螳镰、两仪暗器和两仪药方疗伤治病。2009年,两仪拳被确定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全国稀有拳种,两仪拳目前只留存于沈丘县老城、大邢庄一带。两仪拳现有2000多名弟子,遍布全国各地及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
神拳传入沈丘
沈丘两仪拳的先师是清朝乾隆年间的武状元刘荣庆。刘荣庆为江苏泰州人,出身武术世家,两仪点穴神拳是其家传神功。乾隆年间,刘荣庆以刀马弓剑夺得全国武状元。在比武中,10名大内高手都被刘荣庆两仪点穴神拳点倒,乾隆大喜,并脱口而出“天下神功”。
1820年,刘荣庆被派到边疆领兵打仗,因陷入了敌军的埋伏,伤亡惨重,受奸臣诬陷,刘荣庆被发配到新疆伊犁做苦力。后来,道光皇帝念及刘荣庆年迈体弱,将其遣返原籍。刘荣庆独自一人朝着家乡的方向走去,一路徒步,风餐露宿。刘荣庆路过神县(现沈丘老城镇)乳香台寺庙时,见庙内只有一名年过古稀的方丈和两个小和尚,便恳请方丈让其在庙里休养几天。方丈同意留刘永庆在庙內暂住,又命小和尚给他准备了斋饭。刘荣庆几天没有吃过囫囵饭,见到斋饭,一口气吃了个精光。可刚吃完饭,刘永庆便一头栽倒在地上。方丈见状,忙命小和尚找来医生诊治,但一连三四天不见刘荣庆醒来。方丈以为刘荣庆已死,便吩咐小和尚将其收葬。正当两名小和尚准备把刘荣庆抬到寺庙外掩埋时,行走江湖的武医魏洪申来到庙里,他发现刘荣庆还有心跳,便用针灸给刘荣庆治病。3个时辰后,刘荣庆猛地坐起,张口就把肚中的东西全部吐了出来。等他吐完,魏洪申又拿出药丸让刘荣庆服下。一个多月后,刘荣庆的身体逐渐好转。
一天凌晨,刘荣庆在庙院内悄悄练功,他运用两仪阴阳二气为自己调理身体,这正巧被魏洪申发现,魏洪申便想拜师。刘荣庆左右为难:如传于魏洪申,此拳从来不传外姓人家;如不传,自己对救命恩人太无情无义,况且自己年迈体弱,万一哪一天离开人世,两仪拳也就失传了……思前想后,刘荣庆决定打破家规,让两仪拳后继有人。最终,刘荣庆在乳香台大雄宝殿上,正式把家传绝世神功两仪拳传于外姓人,立魏洪申为两仪门正宗传人,并立了两仪拳门规。自此,两仪拳在沈丘留存了下来。
神拳薪火相传
魏洪申拜过恩师后,开始在乳香台庙内学习两仪拳,刘荣庆将两仪拳法倾囊传授于魏洪申。近一年后,刘荣庆身体完全康复,返回故里,不久在江苏泰州的家中病逝。魏洪申得知刘荣庆病逝的消息后甚是悲痛,但他只能以练好两仪拳纪念恩师。此后,魏洪申一边走江湖卖艺行医,一边刻苦练习师傅传下来的两仪拳。1880年,魏洪申回到老家安徽界首定居,古稀之年的魏洪申在界首以针灸治病,开设拳场传授两仪拳。界首离神县(现沈丘老城镇)只有十多公里的路程,魏洪申常去乳香台烧香,以怀念恩师刘荣庆。1881年的一天,魏洪申一大早骑着毛驴去乳香台烧香,返回途中,路过现沈丘大邢庄乡刘桥村时,听到有悲切的哭声,经打听才知道有个年轻人被人用棍棒打死了。魏洪申摸了摸年轻人的脉搏,发现还在跳动,便用掌点穴救治,昏死的年轻人马上就醒过来了。众人跪地不起,恳请魏洪申住下传授两仪拳,就这样,魏洪申在刘桥先后收了十几个徒弟,并传授他们两仪拳。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刘桥邻村申段庄住着申、段两大家族,当时申段庄有个少年叫段升堂,个头较小但手脚麻利,他每天去拳场看人练拳。刘桥有个练拳的小伙子,不让段升堂看他们练拳,打了段升堂一拳。段升堂也快速打了他一拳,这一打竟打中了那个小伙子的中脘穴,并将他打倒在地。这一切恰好被魏洪申看在眼里。魏洪申发现段升堂有练武天赋,便将其收为两仪拳正宗入室弟子。
魏洪申去世后,段升堂为将两仪拳发扬光大,在自家门前开了个两仪拳拳场,当时的入室弟子有陈子亮、段勤功等人。在段升堂的门下,最有影响的当属陈子亮,他经常跟随段升堂走南闯北,现如今,陈子亮的很多传奇故事仍在民间流传。1928年,陈子亮跟随恩师段升堂在临泉县谢集比武,并收下弟子方老端。
段勤功的上门女婿张震领得到了两仪拳的真传。1985年,47岁的张震领应时周口地区体育局的邀请表演点穴功夫,让沉寂了几十年的神拳重见天日,使得该拳种首次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肯定和好评。体育局领导鼓励张震领在有生之年多收弟子,一定要把这一中华绝技传承下去。张震领不负众望,把两仪拳的套路和自己练拳的心得都一一记录下来,汇集成《两仪点穴》一书,此书后来被《中华宝库》丛书收藏。后来,体育局还专门成立了中国稀有拳种两仪拳挖掘整理小组,历经一年多的挖掘整理,收集了许多详实的文字资料,后被录入中华武术库,两仪拳这一武林绝学也得到了国家体育部门的认可。
神拳再现光彩
上世纪70年代初,全国大力发展体育运动,尘封了多年的两仪拳也重新焕发了光彩。当时两仪拳的代表人物陈子亮在当地开办第一所两仪拳培训班广招弟子,山东、安徽、江苏等地的人前来学艺,就连少林寺俗家弟子也来拜师学习两仪拳,两仪拳在沈丘及安徽临泉、界首等周边县市的影响逐渐增强。
2004年1月3日,两仪拳传人几经努力,终于在河南电视台《武林风》的首播栏目中现场展示了两仪拳点穴功夫,两仪拳首次借助现代媒介展示于世人。随着越来越多的两仪拳传人走出国门,到世界各地参加武术表演、对外推广宣传两仪拳,两仪拳逐渐在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得到当地武术爱好者的喜爱。
2006年,第二届世界武术节在郑州举办,两仪拳弟子现场展示两仪拳点穴功夫,并让国外选手现场体验两仪点穴解穴的神奇之处。2009年,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山东电视台、河南电视台、《大河报》等媒体相继报导了两仪拳点穴功夫。2009年6月,两仪拳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4月,两仪拳弟子在沈丘县老城镇成立了沈丘两仪拳研究会。
2012年1月1日,两仪拳千人培训基地和“两仪”文化培训中心在沈丘县大邢庄乡建立;2012年1月10日,中华“两仪”文化养生园和两仪拳武医研究院在沈丘正式挂牌。今年4月,两仪拳的传承人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型新闻发布会,届时国内外将有1000多名两仪拳拳师参加。
两仪拳亟待做强
两仪拳当今的价值何在?一是体现在它的学术价值,它目前仅存于沈丘县一地,具有稀有性。二是实用价值,它既能点穴又能解穴,制人而不伤人,也能治病救人。三是有养生益寿延年之功,它集气学、医学、经络学、力学武术于一体,由中医理论演变而来,刚柔相济,以内气催力,调节神经,使全身阴阳平衡,气息畅通,减少疾病。
两仪拳要做大做强,不仅需要科学规划,更需要人才的培养。虽然目前有许多两仪拳传人在北京、郑州等地开设培训基地、办研发中心,但比起国内其他武术门派,学习两仪拳的人显得有些偏少,需要规范培训,让两仪拳人才辈出。
河南是武术大省,少林功夫、太极拳天下闻名。而在中国功夫中,少林功夫美誉度极高,一句“天下功夫出少林”点明其显赫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两仪拳虽然得到了弘扬和传承,特别是近年来以段保华、张震领为代表的两仪拳传承人纷纷开办“两仪”武术院校,其弟子遍及国内外,但是要想让两仪拳做强做大,不仅需要两仪拳弟子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让这一稀有拳种更好地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