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滑洁净的水泥路,漂亮的小花园,宽阔的文化广场,色彩醒目的路标,绿树成荫,花草争艳……如今的白集镇白集村,风景如画,娇娥多姿。这一切变化都离不开这个村的党支部书记黄玉中的默默付出。
黄玉中,今年57岁,1979年参军入伍,1983年退伍,1990年起担任白集村党支部书记。从军人的战场转移到农村赛场,变的是施展才能的平台,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30年来,黄玉中带领群众勤劳致富,建设美丽乡村,谱写乡村振兴乐章。把昔日贫穷落后、垃圾成堆的白集村变得如诗如画,被乡亲们冠以“美颜师”的称谓。
白集村辖白集、西张庄2个自然村,1960口人,800亩耕地。是白集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不到10公里,紧邻郑阜高铁和省道商临公路,对发展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为土里淘金。黄玉中引导群众发展黑皮冬瓜、西瓜等高效农业种植面积700多亩,并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到村里免费为群众实地指点迷津,仅此一项,村民年人均增收600多元。
为坐地生金。利用特殊的地理位置,引导群众务工经商。由村两委牵头,先后建起农贸、百货、服装三个市场,设置摊位400多个,800多人从事个体经营。
村民孙海蓬说:“以前我这房子都是闲置着,没有什么生意可做,支书给出了个主意,说你开个超市吧,对咱这周围的老百姓都方便,从他说了以后我就做起了,做了一年多了,生意也可以,一年也赚个几万块钱。”
2017年,村里建设了308千瓦村级光伏发电项目,每年为群众带来经济效益16万元。目前的白集村,家家有项目,户户有收入。2019年,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富裕村。
为让白集村全方位靓起来,2016年以来,黄玉中多方协调资金,先后修建了标准化的村室,建起公共厕所3座,农户户厕改造达100%。结合美丽宜居村创建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计划,全面实施村庄“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全村新修道路5000米,新栽绿化树木1200多棵,铺设了路沿石、微地形40多亩;安装太阳能路灯181盏,墙壁刷白、彩绘文化墙2000多平方米,整治坑塘沟渠13处,改建小公园、健身场13个。
作为一名退伍老兵,黄玉中对“红色基因”有着一种别样的情愫,村里的健身器材、水泥桌椅上,都印有红色的“五角星”。
白集镇白集村党支部书记黄玉中说:“我们村委班子6人有4人是退伍军人,我们以传承红色经典、发扬部队光荣传统为引领,激发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致力于乡村振兴的干事热情。”
白集村曾因打架斗殴、上访闹事,成了当地出了名“乱村”。
“治乱先治己”黄玉中治乱的方式似乎很另类,管住自己的嘴,迈开自己的腿,小村自然和而不乱了。
白集镇白集村党支部书记黄玉中说:“从担任村支书开始,我就为自己定下了规矩,群众请吃不到,便宜不贪占,好处不伸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在工作中,黄玉中始终坚持“四议两公开”工作方法,处理日常事务,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积极推行“阳光政务”,增加工作的透明度,黄玉中给群众一个“清白账”,还自己一个“清白身”。创造了30年群众零上访、零投诉、零纠纷的历史纪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他的精神感召下,全村党员干部都能以身作则,廉洁自律,甘当群众公仆,干群关系日趋融洽。黄玉中多次被授予市县“优秀共产党员”、“模范退役军人”荣誉称号。2020年2月,白集村被评为周口市“文明村镇”。(李文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