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万物萌动。走进白集镇张单庄村,看到的是洁净的水泥路,漂亮的文化墙,新建的小公园,宽阔的文化广场,来自各地的客人正在这里参观学习……
然而谁能想到,3年前的张单庄村竟是另一番情景:村庄脏差乱,两委全瘫痪。闲逛喷大空,上访要低保;短短三年时间就成为全县十佳村、市级文明村和乡村振兴示范村。
“这嬗变应归功于我们村党支部书记胡双领!”村监委主任李学成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村里能人走出来
胡双领今年44岁,张单庄行政村人。1997年,外出到大连一家食品厂打工。2年后,掌握技术后在郑州自办了一个食品加工厂。由于善管理懂经营,规模和利润逐年扩大。正当胡双领春风得意的时候,情况突变。
2008年,胡双领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张单庄村。村里的所见让他改变了初衷。
村民们游手好闲,蹲墙根、喷大空。村民王海斌,因患脑溢血导致偏瘫,家贫如洗。然而就他这个村里挂上号的病秧子,却爱打牌、贪酒杯。妻子李水印因对他失望闹离婚,而他因对生活感到绝望要喝农药……
看到的这一幕,胡双领的心碎了!
“双领,回来吧。你脑子好使,门路多,拉乡亲们一把吧!” 70多岁的村民胡明成攥紧了他的手。
那一夜,胡双领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并说服家人,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张单庄村。办起了塑料加工厂,吸纳40多个贫困户进厂。王海斌和妻子李水印双双成了塑料厂里的“上班簇”。
对没能进厂的,胡双领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引领他们经商、养殖、发展黑皮冬瓜、中药材种植。一时间,家家户户都有了挣钱的“小门路”。
对家庭特别困难的,胡双领主动到家走走,自掏腰包伸援手。三百、五百的,虽然数额不大,但也能顾上急。
“人都有瘸脚的时候,咱没多有少,大忙帮不了,总能帮个小忙吧” 胡双领这样说。
爱心和善举赢得了乡亲们的信赖和认可。2014年9月,村“两委”换届时,胡双领如愿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幸福的泪水流出来
上任伊始,胡双领组织召开村“两委”班子和群众代表会议,听取意见,共商振兴之路。
为让乡亲们过上“挣钱顾家两不误”的惬意生活,村里建起了服装加工扶贫车间,50多人成为车间工人,其中贫困户10人。村里基础设施落后,曾是村民们多次上访的导火线。为拔下这根“导火索”,胡双领去乡里、跑县里,协调项目。并与驻村帮扶单位县纪委汇报,将争取到的资金,全额用于村主干道的辅修。水泥路通了,自来水和下水道通了,路灯亮了,摄像头装了,村头村尾绿化一新,张单庄村顿时颜值大增。
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胡双领身先士卒,带领大家为村里新打机井23眼,安装变压器3台,整修沟渠6公里,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乡亲们经济收入逐渐提高,精神面貌为之一新。
富口袋更要富钱袋,胡双领多方筹资100万元。按照“百年规划”的标准,结合“六村共建”,平整废坑塘,建起了全市首个村级小公园、多功能村室和文化广场,安装了电子屏幕,每天播报中央新闻、惠民政策、致富信息、舞蹈歌曲。乡亲们在载歌载舞、吹拉弹唱,其乐融融……
“双领,你干的漂亮!”当周口市市长丁福浩、沈丘县纪委书记王琳对他跷起大拇指时。胡双领像个不懂事的孩子,泪水瞬间流了下来。
“这是我记忆中的第一次流泪”胡双领说。然而不曾想,他的第二次泪水又接踵而至。
在一场义务清洁家园劳动中,全体男女老少齐上阵。
残疾人胡勇、王新房,一个拄着双拐,一个骑着电动车,披挂上阵。“你们两个都回去!”胡双领命令道。
“不,我们能干多少是多少”看着他们蹒跚的身影,胡双领的泪水再次夺眶而出。
“其他村清洁家园,要发补助。可俺村从没有一个人要过一分补助啊!” 胡双领用袖口猛地擦去眼泪……
振兴的精气神提起来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参加审议,并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表重要讲话,让我们全村党员干部群众有了新的精气神,我们要撸起袖子大干一番,实现乡村振兴,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胡双领告诉记者,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张单庄村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扩大“六村共建”成果,为乡村振兴提供优美的发展环境。
根据总书记讲话,结合本村实际,胡双领和村党支部一班人制定了新的目标:扩大扶贫车间规模,发展更多人进厂。通过“合作社+”、“旅游+”、“扶贫车间+”等模式多途径发展新型农业。通过打造精品景区、农家乐推动旅游业合现代农业发展。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突尼斯无籽石榴推广中心合作,在已种植20亩石榴的基础上,实施连片种植计划,走“一村一品”的发展之路,实现张单庄村的全面振兴。在胡双领的工作日志上,记录着村“两委”的工作计划。
时值中午,阳光照在胡双领黝黑的脸上。但见他深情地凝望着张单庄村,胸膛挺起,两只拳头攥得紧紧的。(王向灵 刘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