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来,她心怀慈善梦想,创办个体医院,积极帮助弱势群体,带领医务人员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先后为贫困患者免除医疗费、向社会公益机构捐赠财物、救助贫困家庭和34名贫困学生折合人民币390多万元,被人们亲切地誉为“慈善大使”。
她曾荣获全国巾帼创业标兵、河南省先进医疗工作者、周口市劳动模范、爱心大使、百佳医生、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近日,她荣登“河南省好人”榜,她就是县念慈医院院长庞秀萍。
辞职创业实现自我
2004年4月,时任沈丘县人民医院综合科主任的庞秀萍将自己1200元的工资存折交给了孩子,并正式告诉家人自己要辞职创业,此举自然招来各方反对,可庞秀萍却坚定不移,因为在她的心中一直埋藏着一个梦想。
“那时候我们县基础医疗卫生水平差,人民群众就医困难,每当看到一些病人因为种种原因没办法就诊,得不到最好的照顾,我内心就非常渴望去帮助他们,可是毕竟公立医院有自己的规章制度,许多事情不是个人能决定的。”庞秀萍盛有感触地说。也就是那时候起,她就已经有了自己办医院的想法,因为那样她就可以尽最大可能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患者。
怀着“实现自我、回馈社会、奉献爱心”的梦想,2004年5月1日,庞秀萍拿着借来的2万元钱,开办了一所门诊。一心向善的理念,让她给自己的诊所取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名字——念慈门诊。
“最初是有些担心的,想着门诊地方偏僻,面积小,只有6个床位,4位护士,主治医师只有我一个人,害怕病人找不到地方或者是因信不过而不愿意来。”庞秀萍真情地告诉记者。
但是让她意想不到的是,自己在县医院工作时积攒下的良好口碑和对病人无微不至的关怀成了无形的“磁场”,病人们在念慈门诊开业的第二天就拿着枕头来占床位,病人的信任给了庞秀萍莫大的安慰和支持。在她的苦心经营下,念慈门诊于2008年发展成念慈医院,如今经过12年努力,念慈医院已成为一家综合性非营利性民营医院,现有从业人员120人,开放床位90余张,医院门诊和住院部综合占地10余亩,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开设20多个科室,配置万元以上设备40多台(部、套)。
回馈社会仁心“念慈”
“要不是让我遇到了这么好的院长和医生,来到了这么好的医院,恐怕我早就不在了,我家里就剩下这两只羊值钱了,我今天把它们卖了做了锦旗送过来,就是想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在沈丘县念慈医院,一位名叫王金营的病人发出了这样肺腑之言。
念慈医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王金营家庭十分困难,数额并不大的医疗费让他捉襟见肘,曾决议放弃治疗。医护人员将他的情况告诉庞秀萍后,庞秀萍当即安排免除王金营所有的医疗费用,如今身体恢复健康的王金营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庞秀萍告诉记者,从自己开门诊的时候开始,就经常免除贫困患者的治疗费用,甚至有时候还帮助他们解决住院期间的吃饭问题。“这毕竟是我当初辞职创业的初心和最大动力,这个初心我是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的,在我们能力范围之内,能帮多少就帮多少。”庞秀萍意味深长地说。
据了解,截至目前,念慈医院已为贫困患者、弱势群体免除医药、治疗及检验费折合人民币210多万元;向社会公益机构捐赠财物、救助贫困家庭折合人民币180余万元;救助贫困学生34人,并承诺直到他们研究生毕业……
在庞秀萍的影响带动下,念慈医院全院上下都形成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爱心献给弱势群体”的服务理念,他们人人向善,待病人如亲人,精湛的医疗技术、优质的护理服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誉。
放眼未来为民养老
2015年3月12日,南开大学副校长王磊一行来到了念慈医院,他们此行的目的是考察在沈丘县投资建设“医养一体”型非盈利性高端医疗、专业养老服务机构的可行性。
最终,沈丘县念慈医院与南开大学医学院达成合作意向,建设南开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沈丘念慈医院(沈丘念慈护理院),集医疗养老服务为一体,项目占地面积270亩,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总投资8.2亿元人民币,目前该项目已纳入河南省财政厅3P示范项目,已进入融资程序。
“这个项目建成后,将充分发挥南开大学医学院医疗资源优势,为豫东百姓搭建一个高端医疗平台,填补沈丘新型综合性医疗、养老服务机构的空缺,满足日益增长的老龄化人群及三无老人医疗养老服务需求,缓解当前县域人民群众就医困难的严峻形势。”庞秀萍满怀信心地说。
其实,早在2005年,庞秀萍就尝试过将自己的门诊发展成为“念慈护理院”,走“医养一体”化的路子。“但那时候这个理念对于大家来说显得太超前了,由于受子女为老人养老的传统思想影响,结果是来问的人多,但真正要住的人几乎没有。”庞秀萍道出了当时的无奈。
“但现在不一样了,大家的思想意识解放了,现在政府也提倡,县委、县政府领导也积极支持,这让我觉得自己离十年前的梦想越来越近了,我对将来让患者轻松看病、让老人幸福养老充满信心。”庞秀萍激动地说。
近日,乐善好施的庞秀萍又为我县环卫工定制了1000套棉衣,以实际行动印证她“爱心在路上,慈善梦未了”的情结。(王向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