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报业全媒体记者 韦伟 通讯员 肖飞)一个大学毕业生,辞去不错的工作,当起了“泥腿子”,父母反对,亲友不解,但他却铁了心的要当“职业农民。”
这个在村里人看来有些“倔”的小伙子名叫张志锋,今年28岁,家住沈丘县北杨集乡三姓营行政村,2013年毕业于河南省农业大学。
据张志锋介绍,自己毕业后曾经在海南一家规模化的种植基地任职,有着很好的待遇,但对农业发展有着自己看法的他,一直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认为中国的农业市场是一块还未开发的蛋糕,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现在就需要我们这种‘新农人’投入其中,来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和经营思路。”张志锋说。
想要说服父母,必须一击成功!张志锋在选择创业项目的时候格外谨慎。“我在海南时,当地种植的网纹瓜销路很好,咱们这里租地便宜,人工低,如果种植成功,运输成本也省下来了,那利润就相当可观了。”张志锋盘算好后,说干就干。
2017年初,他拿出自己3万多元的积蓄,在自家4亩土地上建了4座瓜棚,数量虽少,标准却一点都不含糊,从滴灌到水肥一体化设施应有尽有。而为了解决网纹瓜在本地种植的气候型难题,张志锋更是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把各种技术研究了个透,从二层幕种植到四层幕种植,不仅问题得到解决,还把网纹瓜在同纬度地区的成熟期提前了20多天,瓜期也延长至中秋节左右。
“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在种植农业上同样适用,你的瓜提前上市,就能卖上好价钱。”张志锋向我们介绍,网纹瓜是哈密瓜的一种,主要靠口感和甜度打开市场,而他为了追求高品质 ,每颗瓜秧上只留了一个瓜,让每个瓜都能吸收足够的养分。
这样做不是会带来产量和利润的减少吗?面对记者的疑惑,张志锋不以为然,反而认为这恰恰是他们这一代“新农人”与传统从业者的差异所在。
进入5月份,张志锋的网纹瓜陆续成熟,凭借不输新疆哈密瓜的口感和甜度,成了沈丘县城各大超市和水果店的“明星产品”,市场的认可度,进一步认证了他的独到眼光。
“不管到哪里,只要把瓜切开让他们一尝,马上就签合同上架了,不愁销路。”张志锋满脸笑意的说,“如果一味追求产量,造成品质达不到市场的要求,不仅销路成问题,从长远来看对整个网纹瓜种植产业都会有消极的影响,追求品质,也是在人们消费观念不断更新情况下的‘供给侧改革’。”他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每个瓜棚保守估计能产出4500斤网纹瓜,由于品质优良,每斤可以卖到3元,总的销售额在5.5万元左右,并不影响自己盈利,而且好口碑造就的品牌价值更加巨大。
如今,父母不仅不再反对,还整天忙着帮张志锋打理瓜棚,乡亲们说起张志锋也都直夸有本事。张志锋却没有因为这些称赞而忘记自己的初心,他牵头愿意一起种植网纹瓜的乡亲成立了丰瑞网纹瓜种植专业合作社。
“依托合作社,我可以把种植技术在全县推广,只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形成产业效应,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活下来。”张志峰说,“我的梦想就是成为‘职业农民’,把务农当成事业,靠技术来增加收益,让农民有尊严,让农业能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