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丘,这里是一方人文荟萃的土地:西周王子聃季载在这里长眠;千字文作者周兴嗣从这里走出;西北五虎将之一李鸣钟在这里成长……
美丽的沙颍河穿城而过,带走沈丘县城每一天的日升与月沉。130万沈丘人,每天的欢乐与忧愁、微笑和失落、拼搏与呐喊,都随着这条河流无声东去,不留下一点痕迹。然而潋滟的长波,却无法带走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激情与变革。2016年的4月12日,是每个沈丘人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县委县政府提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打造豫东南滨河宜居城”的响亮口号,这是决定一座城市荣耀、主导文明沈丘进程的重大决策,破题而出、蓄势而发。至此,豫东边缘,中原经济区的前沿地带,澎湃起130万沈丘人民创建文明城市的激情与梦想!
创建为民,让县城更宜居
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这是沈丘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窗口,会让县城更和谐,让环境更优美,让我们的胸怀更宽广,生活更幸福。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沈丘人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刻的认识到文明对于生活的重大意义。从4月12日召开动员会起,沈丘人扬起向文明进军的大旗,浩浩荡荡,一路前行,步伐稳健而快捷。从这一天开始,在习惯中生活了多年的人们惊讶地发现,身边熟悉的一切,好像在快速的改变。
新的公交车运营了,出租车的管理规范了,铺天盖地的小广告“牛皮癣”不见了,漂亮的导流岛、护栏、路名标识牌、信号灯矗立在各条大道上,以往混乱不堪的十字路口变的通畅了,晚间乌烟瘴气的大排档全部换成了无烟烧烤炉,以往羞于见人的小街小巷不用再遮遮掩掩,昔日臭名远扬的西蔡河即将变成绿地公园。街道宽了,城市美了,人心也顺畅了 。
曾经霸占沈丘大街小巷多年的电动营运三轮车,自即日起销声匿迹。盘踞在各条道路两侧甚至是中间的小摊小贩,也被统一转移到了指定的市场。违建房变成了景观带,垃圾堆建起了公厕、垃圾中转站、小广场、停车场。对各标志性建筑进行亮化,创造了一个亮丽多姿、流光溢彩的夜景新环境。6个核心价值观宣传主题公园、12条城区主干道公益广告街区、500多个公益广告文化墙摇曳生姿,装点着城市的风景,美化着人们的心灵。
变化,得益于沈丘积极开展的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核心的“两创建一整治”活动。多年来,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进程中,130万沈丘人民同心协力,只争朝夕,共建共享,让文明之风吹拂着沈丘的每个角落,让城市和她的主人因文明的滋养而越来越美丽动人。
为了还市民一个畅通的出行环境,上千名各单位党员干部职工组成的志愿者,磐石一样伫立在数十个一线执勤岗上,沐风栉雨,坚守奋进。喝茶看报,约酒爆料的无聊生活一去不返,他们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全身心的投入。从早晨六点到晚上九点,他们齐装满员,精神焕发,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黄马甲穿起来,警示哨吹起来,小红旗摆起来。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告诉路上的行人,一个文明城市的市民,应该怎么做。由执勤志愿者建起的微信群里每天消息高达数千条,没有一条广告,没有一个段子,没有八卦笑话和心灵鸡汤,有的,全是各路口路况与秩序。这个微信群的名字,叫做“沈丘因你而美”。
40个一线执勤岗,每天都在上演着生动感人的真实故事。他们抓到过抢夺市民皮包的流窜犯,送过盲人回家,解救过被精神病人恐吓的小女孩,帮路人寻找过失落的钱包,救助过离家出走的小学生。他们的执勤岗上,挂满了群众自发送来的锦旗,他们让人民再次看到了当年红军与群众的鱼水之情。
如今,城区街头每天都有“小红帽”开展文明引导,机关干部每周五都上街进行志愿服务,在长期的坚持下,改变了过去人们对创建“一阵风”、“搞突击”的看法,潜移默化下,文明创建已深入人心,烙印在沈丘人的骨子里。
8月17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素萍在沈丘调研时,高度评价沈丘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进程中所做的工作。她说,沈丘“有效解决了群众关心关注的焦点难点问题,传递了正能量,拉近了干群关系,增加了群众的幸福感。”。
10月30日,省文明城市考评组在对我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考评验收时,对我县在创建工作中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沈丘县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在全市走在了前列。考评组组长刘淑君部长说:“通过实地察看,对沈丘文明创建的新成果,有许多切身的感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沈丘的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可说是丰富多彩,在考评中真切感受到了沈丘县委、县政府对文明创建工作的高度重视,真切感受到了沈丘县处处洋溢着文明创建的浓厚氛围和取得的丰硕成果。”
县委书记皇甫立新说:“深入开展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是县委、县政府站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富民强县、率先脱贫、撤县设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和建设‘豫东南滨河宜居城’城市定位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实现‘十三五’奋斗目标,打造文明沈丘、美丽沈丘、幸福沈丘,加快建设周口副中心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创建惠民,提升城市品味和实力
曾几何时,作为沈丘人,只要一提起新华街,它代表的不仅是沈丘的繁华和荣耀,同时,也是群众心目中脏乱差和拥堵不堪的代表。如今,通过“双城”联创,新华街在“蝶”变中旧貌换新颜。新华街的夜市文化作为我县的一个地方特色,考虑到它的特殊性,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通过多方调研,对新华街进行了重新布局,既保留了新华街的传统特色,又规范了商户的经营行为。
县长刘国庆在城区路段现场办公中说:“沈丘县开展的两创建一整治工作,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着力抓好重点路段、重点区域、重要场所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严管占道经营、私搭乱建等违法违规行为,以更加扎实具体的工作,更加完善创新的服务,抓好日常工作的具体、细化管理,提高城市建设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使广大群众享受到更多的城市建设成果。”
本用来方便群众出行的三轮车,如今却因为乱停乱放、随意调头、肆意停车载客、闯红灯、逆行等诸多的不文明行为,逐渐成为我县交通的一个“毒瘤”,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不满。一些营运电动三轮车乱停乱放、随意调头、肆意停车载客、闯红灯现象十分严重,给群众的出行安全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对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经过走访和听取群众心声,于4月12日,召开了全县三轮车专项整治动员会,打响了取缔三轮车的攻坚号角。
开展“两创建一整治”工作,党员干部做了很多,拆除“两违”建筑、取缔营运三轮车、开展城市亮化工程、新华棚户区拆迁等等,这些工作有的人刚开始并不理解,有这样那样的阻力,可能觉得劳民伤财,有的是因为触动了一部分人的利益而不支持,但是最后老百姓说好,我们就知道这个事做对了。带动沈丘市民素质大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大跨越,是对广大人民群众更好生活向往的最好回应。
创建靠民,培育崇德向善的风尚
漫步沈丘,无论是广场公园,还是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一幅幅“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和标有“遵德守礼”文明用语的提示牌,向人们传递出道德的力量、文明的熏陶。
在县全民健身中心广场的一个灯柱上,一幅“中国梦”的公益广告特别引人注目,市民马小波和几位朋友驻足广告牌前,边端详,边讨论:“这些公益广告很有特色,通过一些简单的画面,让人在欣赏中对中国梦、文明礼仪的内涵有了生动理解,同时也陶冶了心灵。
县文明委编印的2万册《沈丘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宣传手册》和1.5万份《核心价值观宣传手册》全部发放到社区、学校、车间,引导广大市民“做文明有礼沈丘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兴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坚持不懈地宣传沈丘县市民文明守则、市民文明公约等,使之逐渐走入普通百姓心中,车辆各行其道、行人走斑马线、不采摘花枝、不践踏绿地、不跨越护栏已经成为沈丘人自觉行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与“道德模范”“沈丘好人”“创建之星”“最美沈丘人”的评选,催生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广大干部职工志愿者实实在在的作为,呼唤着积极进取的时代激情。沈丘大地上开始充盈着“正能量”。在道德讲堂总堂的带动下,道德讲堂建设在沈丘遍地开花,一段时间以来,沈丘连续涌现侯广志等中国好人5名,胡浩强、陈庚等周口好人11名,美德少年70名,为社会风尚树立了道德的标杆。每年高考期间,都会有百辆张贴有“爱心送学子、携手创文明”标识的私家车、出租车穿行于城区,为莘莘学子提供志愿服务。这已成为每年沈丘高考期间的一道靓丽风景。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郭宇说:“欲建“文明城”,先育“文明人”。一直以来,沈丘县将提高人的素质作为文明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中培养,在实践中塑造,在管理中强化,在环境中熏陶,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放大文明创建的影响力,使市民素质在创建中得到提高和升华。”
创建育民,共享文明创建的成果
如今的沈丘,犹如一座缤纷的大花园,文明之花在这里竞相开放。
步入县行政服务中心,大大的电子屏上正滚动播放着创建文明城市的标语,工作人员迅捷的操作和群众脸上满意的笑容……这,是沈丘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的缩影!
走进槐店镇刘楼社区,场院内整洁一新,服务大厅宽敞规范,图书室、志愿服务站、党员活动室、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等一应俱全,群众正在活动中心上网查资料,图书室里有人在读书看报。
来到新规划的河南农贸市场,门前道路平坦宽阔,停车位上车辆整齐摆放,市场内,熟食、蔬菜、水果等各种摊位分类排列,销售人员干净的着装更显规范整洁,更让人感到温馨的是公开的价格和诚信的服务。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沈丘人大步迈向文明的进程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一直是我们的重重之重。青少年既是创建文明城的中坚力量,也是创建文明城成果的享有者。沈丘县积极为青少年创造健康成长的环境,“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传唱优秀童谣”、“童心向党”歌咏比赛、“我们的节日”、中华经典诵读、“网上祭先烈”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滋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田;为了拓展教育途径,丰富未成年人课外生活,投入800多万元在中华槐园、李鸣钟故居等地建设了一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基地和校外活动基地,其中李铭钟故居被评为河南省第六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1所“乡村学校少年宫”成为了孩子们的乐园。为了净化环境,守护孩子的精神家园,持续开展网络“阳光行动”、文化市场、网吧和校园周边环境集中整治。
通过不断的编织网络,为青少年播洒阳光,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模式日渐成熟,做美德少年活动蔚然成风,文明校园、五好家庭创建如火如荼。为青少年撑起了一片纯净的天空,让孩子们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下的夙愿得偿。
风还是那么轻,天空却变得蔚蓝。水还是那么柔,微笑却更加真诚。文明的力量,在深刻地改变着每一个沈丘人的生活。文明新风劲吹,古城沈丘生机勃发。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沈丘人民的不懈追求下,经过创建的洗礼,文明之花必将在这里绽放出最艳丽的花朵。(文/吴智中 尹华堂 高岩 齐刚 迟驰 图/马铁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