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丘县是粮食生产大县,今年小麦种植面积达114万亩,实现了“十二连增”。目前是农民售麦时节,笔者在该县农村采访时发现,丰收后的农民将粮食直接在家门口出售,心里真可谓是“爽歪歪”。
“小麦在田头卖给个体经营户,价格差不了多少,省力又省时。”在田间地头刚将收获的小麦出售给粮贩的河南省沈丘县东城办事处李安庄村农民李德才说。
“以往要将小麦运回去,脱粒翻晒,装包上车拖到直属库。今天我家收麦,由个体经营户和粮食收购经纪人上门灌包过磅装车,我衣服都不脏一下,收到信息提醒就知道售粮款打到了账户上,整个过程不到20分钟。”农民李誉补充道。
据笔者了解,以往农民小麦售予对象只有当地直属库。随着市场的放开,收购主体多元化格局日趋成型。小麦售予对象增添了本地取得收购资格许可证的个体经营户和当地粮食加工生产企业。赵德营镇镇长吴桂馨对此现象解释道:“近几年,农发行千方百计地确保收购资金足额供应,虽然打白条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了,但在国家小麦实行最低收购价收购这一利好政策下,实行多渠道收购农民群众手中的小麦,给了农民群众售粮选择空间。谁出价合理就卖给谁,谁方便卖给谁。”
笔者在付井镇、周营乡看到:无论是在田间地头收购的个体经营户,还是当地粮食加工生产企业,对小麦指标检测全部都用仪器代替了过去的眼看手捏牙咬。“现在用仪器一目了然,少了扯皮,省了工时,增加了信任。”周营乡粮食经纪人毛连放说。
“没啥说的,质量、等级、斤称都公道,现在卖粮不出村。”周营乡王寨村正在出售小麦的农民王珂喜笑颜开地说:“和以前相比,今年粮食收购点的收购过程规范多了,都是‘凭仪器说话’,该给多少给多少。”
除去全家的口粮外,王珂今年的12亩地产小麦7500公斤。经过仪器检测,王珂家的小麦属于三等混麦,市场收购价格为1.18元/斤。“爽”!领到万余元粮款的王珂兴奋地跳了起来。(王向灵)